发布时间:2018-05-29 阅读量:788
老杨写日常第622天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昨天天生病了。
早上醒来的时候,左侧心脏部位就像影视作品中,一支箭射穿了我的前胸和后背,直愣愣的插在那里,我抬手,呼吸都会扯的疼,穿衣服也是在媳妇的帮助之下才完成的。
记忆中,3、4年前有过这么一次,但好像是因为炎症,疼了几天,吃了点消炎药就好了,所以,即便是这么疼,但觉得没啥大事,就想吃点消炎药靠靠就过去了。
只是从早上到中午,一点也没见好,反而还更严重了,不免心里有些胡思乱想,现在我是很怕死,但怕死不再是像过去单纯因为对于死亡之后未知的恐惧,而是害怕看不到子女们的长大,那种对于失去亲情的恐惧,比失去生命本身要可怕的多。
媳妇看我这样子,要我去医院看看,我说下午威海的合作伙伴专程来济南,约好了要在公司碰面,媳妇说省立医院东院不正好在公司附近吗?媳妇这么说,我想也是,但转念一想,我还是想去千佛山医院。
为什么?因为在济南这么多年,济南的几家大医院因为各种原因都去过了,千佛山医院是让我觉得最有温度,最有人情味的医院。
恰好,微信里有个好友就在千佛山医院工作,一直都是”神交“状态,未曾谋面。也想借着这个机会认识一下,于是给朋友打了电话,朋友接了电话,问了基本情况,特别是问了年龄,我说”37岁“,朋友说了句,问题不大,我悬着的心一落了一半。
自己也是担心,因为是心脏部位疼,这几年我作息极度不好,没少折腾了自己,听朋友的意思,我这个年龄心脏一般还不会有问题,但朋友要我抓紧过去,直接到急诊,朋友因为要开会,但已经和他的朋友交代好了,在急诊处等着我。
听朋友这么说,让我受宠若惊,毕竟一直未曾谋面,我们成为微信好友,也是因为上一次我去千佛山医院看病,因为体会到了浓浓的人文关怀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我去千佛山医院看病“的日常,不曾想,可能因为大家对于”医患关系“,这类事情比较关注,也是迄今为止我日常中阅读量最高的一篇,阅读量接近20000.
千医的这位朋友,也是通过这篇日常加上我的,后来可能因为价值观相近,经常在朋友圈里互动,虽一直没见,但我也能感受到对方身上浓浓的正能量。
按照朋友的嘱托,在媳妇的陪同下,下午1:30分左右,我到了千医急诊室,朋友的朋友姚大夫已经早早的站在急诊室门口等我了。
接下来几个小时的时间里,量了几次血压,验了血,拍了片,看了内科,也看了外科,排除了可能存在的心脏方面的风险,以及可能的炎症,结论可能是受凉了,我也想起,从上周末在仲宫乐沃营地烧烤之后,因为晚上睡得晚,最近这几天胸口一直隐隐觉得疼,应该就是那次受凉的后遗症。
这次就诊,本身因为有朋友照顾,不得不说效率是要高的多,过程中的感受,相比上次体会要更细腻一些。
去吃过海底捞的朋友,肯定都会为他们的服务所折服。
海底捞的服务员,他们不觉得自己是在给客人服务,而是像朋友到了家里做客,就像在招待朋友,服务是主动而且随意的,比如说,他们没有说哪个服务员负责哪几个桌,无论哪个服务员走到你附近,看到你杯子里的水没了,顺手就给你倒上,他们还会陪你过生日,给你修指甲,主动帮你拎包等等。
在海底捞,你的感受是,服务员觉得自己是个人,是一个被人尊重的人,他们也尊重你,没有觉得你是客人,我为你服务就比你矮一级,在千佛山医院也是这样,话糙理不糙,在这里的每个病人,每个医护人员都觉得自己的平等的人。
就诊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个小细节,比如我看到,负责托运医药耗材的50-60岁的大叔们,看上去并不是学历很高的人,当他们推着托运车行走医院里时,他们的腰板都是挺直的,你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自信。
当他们需要穿过排队的患者队伍时,能很自然的,礼貌的请人们让一下,说的话,也是”借光,借光“,带有一点调侃的色彩,注意,他说的是”借光“,而不是”请让一让“,这是一个人在很放松,很随性的状态下才会说的。
医院这样的场所,干净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千佛山医院在卫生这方面的整洁程度自然是不必说。
我在拍片之后经过一楼大堂时,看到两位穿着保洁样子的工作人员,在看着地上一个不起眼拐角处脱落的墙皮在商量着什么,我经过时,无意间听到他们说:”这个地方要抓紧弄好,不然太不好看了“。
他们说的是”太不好看了“,那个墙皮脱落的地方也就有2个苹果手机大,而且是在一个靠近地面,且不起眼的地方,如果不是他们在盯着看,我肯定不会注意那儿的。
我的团队不大,20来个人,但有一个问题,最近几个月了我一直没解决,就是当卫生间的拖把上如果在使用的时候,上面沾了头发,如何让同事们能自觉地每次都能主动的把拖把都涮一下,把头发都拿掉。
这可以用制度规定吗?如果有头发不拿,就处罚?在我看来这肯定是不行的,如果这么规定,第一管理成本会极其高昂,第二,按照这个方法,那就办公室打扫卫生这一项估计写个百八十条也写不完。
那如何才能让拖把上的头发能及时的被拿掉?
当下我所想到的,是要靠团队文化,要让大家对于团队有归属感,把团队当做自己家一样,自然就会爱护了,那么如何引导?我所想的,首先我要以身作则,所以当下,如果我上厕所时候,看到拖把上有头发我会及时的冲洗一下。
当然,我还要懂得尊重每一位同事,不强迫,先要自己做到,有胸怀,有格局,水滴石穿,自己做事在先一点点引导。
回到我们的千佛山医院,他们是如何做到,保洁人员会因为墙皮脱落觉得不好看,而自发的在研究如何解决那?
因为朋友一直未曾谋面,但下午全程陪同我看病的姚大夫那里,我应该是找到了答案。
我不清楚姚大夫在医院的具体职务,但看得出,姚大夫在千医是有一定职位的。
姚大夫的做事完满,自然不用说,我每一次就诊,姚大夫都是有始有终陪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能事先考虑到,而且,我们每次谈话,我会很自然的看着对方的眼睛,从中我读到真诚。
一下午的时间里,姚大夫无论见到哪一位医护人员,无论是主治医生还是普通的护理人员,都是彬彬有礼,我印象深刻的是因为查完了内科,实在没查出什么毛病,姚大夫带我去外科找了一位很著名的大夫。
到了3楼,一位负责引导的大姐看到姚大夫来了,主动走上来,问姚大夫找谁,我不知道如何描述,但那一刻的感觉,让我觉得在大姐眼里,姚大夫是一位值得追随的领导。
我带团队我知道,”管理者“和”领导者“,完全不一个概念,管理者是靠组织赋予的权利协调工作,而领导者是靠人格魅力,如何才能有人格魅力?当下我解答不了,对我来说也是个问题,但我知道,如果不懂得尊重别人,是不可能有人格魅力的。
当我看完病,媳妇带我去药房取药,再次经过千医大堂时,我看到导医台的几位医护人员就像在和朋友聊天一样随心细心的给患者们做着引导,其中一位美女护士,还像在自己家一样摇着扇子。
我想换做其它医院,可能这会被领导觉得上班没正形,但我觉得这样多好,如果不是医院有这样的人文氛围,宽松的氛围,医护人员怎么会呈现出这样自然的状态。
在这个医院里,我感受到的是一种舒适的温度,看到的也是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朋友似的关系,医护人员彼此之间关系也很融洽,相互尊重的同事关系,不像有的医院,即便在夏天,仍然感受不到温度,甚至觉得冷冰冰。
就诊过程中,我和姚大夫也聊过这个话题,我问他,千医是如何做人文医院的,姚大夫说,这得益于院领导们的重视和以身作则,这我是能想得出的,不由的也想到,这几年我们大环境中社会风气的逐渐改变。
回想下,我们当下是很幸福的,因为遇到了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领导人,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出门都带媳妇,在公开场合秀恩爱,弘扬国学,招待外宾的时也在引导普及茶文化等等。
无论从大到小,道理都是一样,一个国家,一个医院,一个公司,几乎任何一个组织的文化,也或者一个家庭的文化,都是由这其中富有权势的人来引导的。
写到这里,不由的我要为千医的领导者们唱下赞歌,我相信他们都是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我深刻体会过,人是一个喜欢从众的动物,因为从众会让我们有安全感,人们总是对于那些敢于突破传统,肩负使命,想要改变现状的人抱有仰视的心态,因为那太需要勇气,那是需要能够忍受孤独,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坚强意志。
今天算是为千医唱赞歌吧,十分感谢千医人能勇于走在时代的前头,能为当下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竖起一面勇于担责弘扬正能量的旗帜,任何一个时代的进步都是靠这样少数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来引领的,谢谢你们。
也很感恩我能生活在当下这个时代,和平,没有战乱,只要努力,就有实现梦想的可能,希望自己向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学习,做好自己喜欢的事,过好每天,活在当下。
谢谢有你一路同行,让我们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欢迎转发。
老杨的感恩第424天
感恩,谢谢当下我所拥有的一切,实在太多了,谢谢。
感恩,谢谢我的家人,谢谢你们的爱,我会照顾好自己。
感恩,谢谢团队里的每一位小伙伴,谢谢你们的爱。
感恩,谢谢我的诤友老刘,虽然总被你骂,但我明白这是在帮我,谢谢。
感恩,谢谢天哥,你很不错,小伙,期望你能早点静下来,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感恩,谢谢徐老师,虽然一段时间内,不能继续在一起工作了,但我一直在这里。
感恩,谢谢今天的几位出租车司机,谢谢你们帮我节省了时间。
山东省医师协会总机:0531-82628023 0531-82628019
邮编:2500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街道舜义路77号碧桂园凤凰中心A座17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