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7 阅读量:8
2024年12月20-22日,我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在青岛隆重召开。此次盛会不仅吸引了省内重症医学领域的众多精英翘楚,更特邀了全国重症医学界的顶尖专家——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德昌、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侯晓彤、中国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周翔、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马晓春、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张西京等国内危重症领域顶尖专家莅临指导,共同为山东省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会议吸引两百余位省内同道参会,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刘斌副院长主持大会开幕式
会议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刘斌教授的欢迎辞中拉开帷幕,他对与会嘉宾和参会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人提出了继续推动学科建设,进一步提升重症医学水平的殷切期望和要求。
开幕式上,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邢晓博教授致辞,他介绍并肯定了此次学会年会召开的重要性,高度赞扬了重症医学专科分会在我国多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
任勇常务副会长线上致辞
山东省医师协会常务副会长任勇指出近年来我省在体外生命支持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面对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肩负着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要不断精进医术,勇于创新突破,努力提升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邢金燕教授做专题报告
山东省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康复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及青岛市医学会重症医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邢金燕介绍自协会成立以来山东省ECMO工作开展及重症康复开展情况。邢金燕主委指出,体外生命支持及监测技术是重症医学最复杂、最顶尖的器官功能支持及监测技术,同时也是重症患者管理的综合手段,如何在规范的前提下,提高体外生命支持及监测技术在危重病患者的合理应用,最终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救治水平,是目前亟需面对和探讨的问题。随着重症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危重患者的存活率也不断提高,如何改善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ICU住院时间成为摆在重症医学人面前的有一个难题。特别是康复医学和危重症医学的交叉领域,有很多临床规范、研究等工作需要进一步建立质控体系和标准工作流程。
大会以“创新·合作·未来”为主题,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陈德昌教授、侯晓彤教授、霍永丰教授、周翔教授、王岗教授、张西京教授及山东省内外各地市著名专家30余名进行授课。与会专家们还就重症感染、重症康复、脓毒症等相关议题进行了专业探讨和交流,为学者们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思路,进一步推动重症医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共同发展。
专家授课现场
为推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大会设置了科研专会。中华医学杂志社编辑部副主编霍永丰、北医三院ICU副研究员冷玉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试验中心副主任曹玉、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临床副教授陈曼等省内外专家分享了重症医学科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重症医学科研的前进动态,也为临床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科研专场
大会采用了专家讲座、疑难病例思辨会、年轻医生病例比赛等多种形式,专家们对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对重症医学的影响进行了前沿思考和应对新挑战如何抓住新机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对新形势下如何规范重症领域新技术的应用及患者综合诊疗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期两天的会议在掌声和激动中圆满落幕。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去一年重症医学领域成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和动员。未来,将继续加强各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更适合重症医学领域的发展路径,推动重症医学技术的创新与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为我省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山东省医师协会总机:0531-82628023 0531-82628019
邮编:2500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街道舜义路77号碧桂园凤凰中心A座17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