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山东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意见(2016-2018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03-21 阅读量:3538

鲁卫医发〔2015〕3号

各市卫生计生委,委属(管)医疗卫生机构:

为进一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做好我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我委制定了《山东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意见(2016-2018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落实。

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

2015年12月22日

(信息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山东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意见(2016-2018年)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是加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的战略举措,是缓解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问题的一项民生工程。为认真贯彻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的意见》(国卫医发〔2014〕7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5〕53号)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为主线,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为纽带,以满足农村居民看病就医需求为落脚点,进一步深化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开创我省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原则

(一)统筹兼顾,全面覆盖。在尊重医疗卫生机构特点、地域和传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统筹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对口支援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下同)全覆盖,形成城市、县、乡三级对口支援工作格局。

(二)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紧密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加强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为重点,针对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薄弱环节,通过医院对医院、科室对科室、派下去、请上来的方式进行对口支援,形成提升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的工作合力。

(三)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根据受援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需求以及支援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分类指导不同发展水平的医疗卫生机构间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在"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医院,市、县为主的二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的原则下,尽量做到"综合医院支援综合医院、中医医院支援中医医院、专科医疗卫生机构支援有需求的医疗卫生机构",做到搭配合理,提高支援和受援双方的积极性以及对口支援的实际效果。

(四)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创新对口支援方式,推行"远程医疗"、"团队帮扶"、"挂职锻炼"和"定向培养"等有针对性的支援模式,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加符合需求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形成可以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建立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三、目标任务

(一)基本目标

1、一年见成效。到2016年,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受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重点实现以下目标:--为受援县医院加强2个以上临床专科建设,免费培养3名以上骨干医师,培育5项以上适宜技术。

--受援县医院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受援县医院健全完善针对当地疾病谱和重点疾病的临床二级诊疗科目,农村居民常见重大疾病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疾病的诊疗水平较大提高。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左右。

--受援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各项管理、诊疗制度进一步健全,医疗文书书写合格率≥90%. --形成比较全面的疾病诊疗标准体系,使城市三级医院下转的诊断明确的患者,能够在县医院得到规范化的诊疗服务。

2、二年上台阶。到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较大发展,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水平得到较大提高。重点实现以下目标:--为受援县医院加强3个以上临床专科建设,免费培养6名以上骨干医师,培育10项以上适宜技术。

--基本建成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农村居民2周患病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达到70%以上。

--受援县医院及其各科室的管理架构完整,各项制度健全。受援县医院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管理,能够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开展疑难危重病例会诊、病理诊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

--受援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整体实力明显提升,拥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适宜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明显提高,病床使用率在原基础上提高15%,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准确率≥90%. --乡村卫生机构门急诊量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比例稳定在80%以上。

3、三年大升。提到2018年,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农村居民看病难问题得到较大改善。实现以下目标:--建设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县医院。培育出一批能力较强的临床重点专科,常见病、多发病、部分危急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能力显著提高;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专业技术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人才梯队更加合理;县医院作为县域医疗中心,龙头地位更加巩固。

--建设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其他乡镇卫生院综合实力普遍提升。农村居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能力和治疗能力显著提高;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水平的临床专业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乡镇卫生院科室设置规范,特色专科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范围扩展,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具备二级手术的条件和能力,成为农村居民就诊首选,枢纽作用更加强化。探索建立支援单位与受援卫生院分工协作关系,开拓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绿色通道,着力建设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显著加强,整体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

(二)工作任务

1、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体系,推进县医院能力提升。

按照分类指导、管理与技术并重的原则,省卫生计生委在保持原有对口支援关系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结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结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48号)要求,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西部经济隆起带等政策规定,在征求各级各有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及有关专科医疗卫生机构)支援县(市、区)关系(附件)。除个别进行调整外,2015年3月,我委《关于做好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阶段工作的通知》(鲁卫医字〔2015〕21号)中确定的对口支援关系不变。武警部队医疗机构的对口支援工作,按照《省卫生计生委武警山东省总队关于做好二级以上医院对口支援武警部队医疗机构工作的通知》(鲁卫医字〔2015〕1号)执行。

(1)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支援医院要帮助受援县医院建立针对当地疾病谱和重点疾病的临床二级诊疗科目。重点加强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儿科、病理科、麻醉科以及医院信息化等学科建设,并综合考虑县医院近三年外转率排名前5位的病种科室,制定学科援建计划,采取"团队帮扶"、"定向培养"模式加强专科建设。城市三级医院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科室,要帮助至少1所受援县医院建设相应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情况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估重要指标。

(2)开展日常诊疗工作。派驻医务人员在受援医院要参与出门诊、管病床、做手术、带教学等日常工作,为当地群众提供诊疗服务。

(3)建立转诊绿色通道。派驻医务人员要指导受援医院筛查病人,及时上转危重症病人,管理下转康复病人,积极参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发挥逐级转诊、合理分流病人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合理就医的分级诊疗格局。

(4)提高医院管理水平。鼓励支援医院、受援医院管理人员相互挂职,引进支援医院成熟管理经验。鼓励派驻医师在受援医院挂职医院或相应科室负责人参与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提高受援医院的管理水平。

(5)培养人才队伍。通过"派下去"、"请上来"、"团队带团队"和"科室对科室"等多种方式,使派驻医师与派出进修培训骨干进行置换,有计划地为县医院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骨干。

2、打牢基层医疗卫生网底,促进乡镇卫生院发展。

市、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地区工作方案,统筹安排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原则上,中心卫生院由市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一般卫生院由县级医院进行对口支援。

(1)根据当地疾病谱和重点疾病特点,以派驻支援团队为主,设备和资金支持为辅,帮助受援中心卫生院重点建设1-2个特色专科,培育至少3项适宜技术;派驻懂业务、会管理的人员挂职业务副院长,巩固受援中心卫生院枢纽作用,发挥对乡镇卫生院的辐射和指导作用。

(2)根据受援乡镇卫生院的实际需求派驻支援医务人员,支援医务人员充分发挥特长,在承担当地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任务的同时,通过开展临床带教、病例讨论、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受援乡镇卫生院提高服务能力;指导医务人员正确使用配备的医疗设备;指导受援乡镇卫生院规范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3、搞好国家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发挥示范和带动效应。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医发〔2014〕48号)要求,我省有35个县(市)医院和30个县(市)中医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第一阶段县医院,我委已确定通过建设、培训、支援等方式开展综合能力提升工作,集中发挥体制机制改革优势和政策叠加作用,主要从建立医院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医疗安全风险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升管理水平;从健全完善诊疗科目、加强临床专科建设、提高病种覆盖面等方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工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形成可向全省推广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4、完善城市医师下基层工作机制,促进技术人才流动。

(1)强化城市医生到

聊城市医师协会 泰安市医师协会 临沂市医师协会 德州市医师协会 济南市医师协会 潍坊市医师协会 东营市医师协会 解放军88医院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济南军区总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 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 淄矿集团中心医院 肥城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新汶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胜利石油管理局胜利医院 武警医院 解放军401医院 德州市中医院 菏泽市立医院 东营市人民医院 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 德州市市立医院 德州市人民医院 单县中心医院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滨州市中心医院 滨州市人民医院 邹平县人民医院 邹平梁邹医院 山东省立医院 齐鲁医院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临沂市人民医院 聊城市中医医院 聊城市人民医院 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 莱芜市中医医院 莱芜市人民医院 莱钢医院 解放军148医院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济宁市传染病医院 济南市中医医院 济南市儿童医院 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临沂市中医医院 齐鲁石化医院集团中心医院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青岛海慈医疗集团 青岛市中心医院 文登整骨医院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 潍坊市肿瘤医院 潍坊市中医院 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 威海市中医院 威海市立医院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泰山医学院人口与计生学院 泰安市中心医院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日照市中医医院 日照市人民医院 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 山东大学口腔医院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 淄博万杰肿瘤医院 淄博市中医医院 淄博市中心医院 淄博第一医院 枣庄市立医院 沂水中心医院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 烟台毓璜顶医院 烟台市中医医院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 新泰市人民医院 武警医院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山东省泰山疗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山东省血液中心 山东省胸科医院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济南市中心医院 青岛市市立医院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山东省职业病院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省眼科医院 山东省青岛疗养院 山东省立妇幼保健院 山东省交通医院 山东电力中心医院 山东省皮肤病医院

山东省医师协会

山东省医师协会总机:0531-82628023 0531-82628019

邮编:2500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街道舜义路77号碧桂园凤凰中心A座1708室

山东医师协会
公众号
医联山东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