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30 阅读量:0
6月16日-17日,我会围产医学大数据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新生儿复苏省级师资培训班在济南召开。分会委员及全省各级医疗机构从事围产医学数据整理的约194名医务人员进行首届委员会选举。
16日下午16点召开专委会成立大会预备会议,会议由医师协会业务二部主任徐岩主持,专委会第一发起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区新生儿科副主任于永慧教授介绍专委会成立的背景、目的、意义及首届委员会人员组成情况。在副会长兼秘书长宋良贞主持下,民主选举产生了首届委员会。于永慧当选为首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丁艳洁、左常婷、任雪云、许平、孙学梅、严倩、李文、连岩、张丙金、陈瑶、罗霞、单若冰、洪凡真、耿红丽、徐琳、徐海燕、高凤春、郭永、郭伟等19人当选为副主任委员,王冰等66人当选为常务委员,丁媛媛等194人当选为委员。首届委员聘任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薛付忠为名誉主任委员。
宋良贞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专委会选举工作
16日下午17:30在副主任委员左常婷教授主持下,召开了专委会成立大会开幕式。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山东省医师协会会长孙洪军,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封志纯,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薛付忠,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肖伟参加开幕式并分别致辞。孙洪军会长为首届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颁发了聘书。
孙洪军会长为于永慧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孙洪军会长为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肖伟副院长代表专委会挂靠单位在致辞中表示,省立医院同时担负着全省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全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职责,全程、全方位地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尤其当前,在我国整体生育率呈断崖式下降的新形式下,在这样一个人口基数较大、生育率相对较高的地区,挖掘围产医学大数据资源,开展生命个体发育的临床研究,对于改进围产期管理临床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肖伟副院长致辞
封志纯教授从我国围产医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强调围产期管理是关系母婴两代健康的关键窗口期,需要夯实产儿科协作,解决超早产儿的积极救治态度难题,并呼吁亟需用中国的真实世界数据解答中国超早产儿救治中的科学问题。
封志纯会长致辞
薛付忠教授和于永慧教授在发言中均表示,省内围产医学领域的临床医学专家以及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构建临床研究多学科协作团队,充分整合我省雄厚的围产医学临床资源与山东省乃至国内外临床研究方面的技术优势,建立规范化的围产期管理和全生命周期健康医疗大数据,推动围产医学真实世界数据转化为真实世界证据,探索生命历程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融合发展的可行之路。
薛付忠院长致辞
于永慧教授发言
孙洪军会长在讲话中指出,在目前高度信息化的新时代,我国由于缺乏大样本真实世界数据及其驱动的临床研究,我国围产医学等多个学科在学科建设及高质量发展上均遇到技术瓶颈,薛付忠教授和于永慧协作引领,发挥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专委会成立后,应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多学科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踔厉奋发、守正创新,深入探讨研究型临床医生的培训机制,以围产医学大数据管理为突破口,根本改变我省医学各学科“山多峰不高”的学科高质量发展困境,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区域性医学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孙洪军会长讲话
成立大会后,举办了新生儿复苏省级师资培训班。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封志纯,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薛付忠教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朴梅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主任韩彤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曹云,苏州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舒啸尘,左常婷、于永慧等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围产期母婴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及数据挖掘分析的临床研究方法学,以及新生儿复苏、急危重症孕产妇及高危儿的宫内转诊、宫内会诊和围产医学大查房等围产期管理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大会同时设置了多个病例讨论环节,省、地市和区县三级围产医学中心共同参与,以病例汇报+病例讨论+专家点评的产儿科协作模式,共同提升产儿科医护人员对危重孕产妇和高危儿围产期管理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水平。
省卫健委妇幼处组织召开了2022年全省新生儿复苏竞赛工作总结会议。山东省卫健委妇幼处二级调研员郑建新介绍了新生儿复苏省级师资认证项目和全国新生儿复苏竞赛工作。于永慧教授对2022全省新生儿复苏技能竞赛笔试与技能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馈,朴梅花教授对新生儿复苏竞赛技能操作视频进行了分段讲解与点评,烟台毓璜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丁艳洁介绍了新生儿复苏竞赛的组织与竞赛经验。
郑建新介绍新生儿复苏省级师资认证及相关工作安排
部分授课专家
病例分享点评专家
山东省医师协会总机:0531-82628023 0531-82628019
邮编:25000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街道舜义路77号碧桂园凤凰中心A座17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