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25 阅读量:34
2025年9月21日,山东省医师协会临床病理科医师分会病理学科发展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开幕式由山东省医师协会临床病理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林晓燕主持。林晓燕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山东省病理学科在疾病诊断、分子病理及人工智能应用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山东省立医院将持续支持区域病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共同推动山东省病理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健康。
林晓燕主任委员致辞
在学术讲座环节,多位国内知名病理学专家围绕分子病理前沿技术、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以及多系统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开展了深入分享与探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滕梁红教授系统介绍了中枢神经系统分子病理的最新进展,强调分子标志物在脑胶质瘤分型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关键作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国忠教授全面梳理了消化系统肿瘤分子标志物检测的指南与实践,为胃肠癌精准分型提供新思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韩博教授分享了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子病理诊断新策略,包括基因融合检测及分子分型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媛教授展望了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的未来发展;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林晓燕教授详细阐述了肺癌分子病理诊断最新进展及其在靶向治疗中的价值。
讨论环节,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蒋艳霞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院区)的纪洪教授、聊城市人民医院的张学东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姚志刚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的郭培民教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的杨香山教授、菏泽市立医院的韩方征教授及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马继伟教授,就现阶段病理学科发展,特别是分子病理诊断和人工智能的进展,展开了热烈讨论。各位专家首先肯定了分子病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深刻重塑病理学的诊断模式。大家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在提升常规病理诊断的效率和一致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而分子病理则为疾病的精准分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决定性依据。专家们展望未来,认为积极拥抱这一技术变革,推动“智慧病理”平台的建设和临床应用转化,将是引领学科发展的关键,最终让全省患者受益。
授课专家
讨论专家
主持专家
本次大会学术氛围浓厚、内容精彩纷呈,得到了与会专家和代表的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会议不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有助于了解病理前沿动态、拓宽学术视野,进一步增强临床诊断能力。未来,山东省医师协会临床病理科医师分会将继续夯实专业基础,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充分发挥分会资源优势,持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术活动,全面提升我省临床病理诊断综合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山东省医师协会办公室:0531-82628023 0531-82628019
邮编:250000
邮箱:sdmda@163.co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街道舜义路77号碧桂园凤凰中心A座17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