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战疫情

抗疫故事 | 抗疫一线的青春力量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医院陆续发现了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并被迅速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出现快速传播并呈现蔓延趋势,被纳入我国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控制措施。2003年作为医学生的我见识过“非典”的恐怖传播,如今作为呼吸科医生,已然意识到疫情的严峻,并开始调整心态,查阅防疫资料,积极备战抗疫一线。

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中午,经历了一个抢救2例危重患者的无眠夜班之后,刚回到家中的我又紧急赶往昌平区医院,开始参加抗疫培训,期间为昌平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病房改建隔离及诊疗流程优化积极建言献策。1月28日我与肺病科全科医护人员请战抗疫一线,并以个人名义请战武汉抗疫一线。经医院批准,入选昌平区中医医院参战武汉抗疫一线中医专家组成员。1月31日,因抗疫需要,我被调派至昌平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病房。面对一个传染性如此强的病毒,说不担心、不害怕是假的,毕竟谁都是为人子女、为人父母,需要牵挂的太多,需要担当的太多!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主动申请第一个进入病房,接诊了昌平区定点收治病房的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和首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

值班的过程是忙碌、紧张和辛苦的!无论什么时间,只要接到接收患者的通知,我们就必须迅速穿戴好防护装备,进入隔离病房等候患者。常常错过饭点,甚至半夜,进入病区一呆就是四小时以上,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为了预防低血糖,只能匆忙嚼上两块巧克力充饥,为了预防口渴,必须喝水,但又不能多喝。帽子、防护服、双层鞋套、双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屏,每次操作之前都得手部消毒一遍,穿戴好一套防护装备少说也得十几分钟,身上已是一层细密的汗珠,护目镜上也起了一层雾气,阻挡住视线,只能用眼睛的余光看东西。给患者采集记录病史时,只能把纸笔都抬得高高的,不断变换视线角度,不一会就感觉头昏眼花。有一次眼镜的鼻托掉了一个,防护屏、护目镜、眼镜三重力量透过小钢柱压在鼻梁上,痛觉贯穿头顶,为了节省防护设备,也只能强忍苦挨,四个小时出来鼻梁上被压出一个深坑,皮肤也磨破了,好几天才缓过劲来!出了隔离病房并不等于这一天的工作结束,匆匆喝点水、吃点饭,还得抓紧时间书写首程、大病历等医学文书。无论多晚入睡,晨起八点的交班不能少,汇报病例、分析病情、调整医嘱、办理出院……,每一天都是忙忙碌碌!种种辛苦现在想来仍心有余悸,但当时的我们却没有一个人心生怨言,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做好防护,照顾好患者,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团队,不要因我们的一丝松懈给病毒可乘之机!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100多年前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他提醒我们要重视医学的人文关怀,对待新冠肺炎的确诊和疑似患者尤其如此。每次接诊患者,我都会用平稳的语气询问他们对这个疾病是否有认识,告诉他们这个疾病传染性强,但是重症比例不高,致死率更低,解释使用监护设备只是为了便于观察病情、减少接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告诉他们我们背后有强大的中西医专家团队,这样就能够让大部分患者减轻焦虑情绪。对个别焦虑严重的患者,我会给予重点关注,增加查房次数,多和他们交流、沟通,反复给他分析病情,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并把工作手机号告诉他们,24小时随时为他们答疑解惑。遇到外地患者或者老年患者,语言沟通比较困难,也需要我们更加细致的关怀帮助,常常是连比带划,一个问题反复询问多遍,直到把问题搞清楚。遇到病情较重的患者,就需要我们频繁地近距离观察病情、采集标本,协助专家组采集资料,指导治疗,被感染风险明显增大,但在患者面前却要表现得从容淡定,不能有丝毫嫌弃担忧的表现,以免加重患者心理负担。此外,向患者家属汇报诊治情况、安抚家属、协调饮食……,如此种种,无论是疾病方面,还是生活方面,事无巨细,只要遇到问题,都需要我们耐心细致的帮助解决!

在16天的治疗任务中,治愈了昌平区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胜利完成第一阶段防疫任务后的我继续奋战在临床一线。愿为守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奉献一生!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  监制:邓娟
北京中医药学会 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