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文章详情

病例分享 | 重症中暑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

2024年07月17日 来源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阅读:191次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5岁,因"被人发现呼之不应20+分钟"。当时我市连日高温,患者被路人发现昏倒路边,呼之不应。

 

症状体征 患者呼之不应,无抽搐、呕吐。体格检查:体温39.5℃,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迟钝,颈软、无抵抗。患者意识好转后四肢肌张力下降,双上肢远端肌力3+级,近端0-1级,双下肢肌力0级。

 

诊断方法 患者高热环境下意识障碍,意识好转后出现四肢肌张力、肌力下降,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检查提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诊断为热射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

 

治疗方法 热射病阶段:给予快速降温,防治脑水肿,呼吸机辅助治疗,保护脏器功能;吉兰巴雷阶段:丙种球蛋白(20~25g/d)冲击及甲强龙序贯调节免疫治疗。

 

临床转归 患者神清,能遵嘱活动,鼻导管吸氧,双上肢远端肌力2-3级,双下肢肌力0-1级。

 

关键词:重症中暑;热射病;吉兰-巴雷综合征

 

热射病(heat stroke,HS)是一种与高热相关的重症中暑,以高热、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等为显著特征,是夏季特有的危急重症。中枢神经系统对热高度敏感。格林巴利综合征( Guillain-Barré,GBS)是周围神经在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下出现的脱髓鞘反应,临床表现为弛缓性肢体肌肉无力。热射病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相关文献较少。现将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例热射病导致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65岁,因"被人发现呼之不应20+分钟"入院于2022年7月10日

 

当时我市连日高温,患者被路人发现昏倒路边,呼之不应,由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120"以无名氏的身份接回,到达现场时患者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低于80%,急诊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及维持血压治疗。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08次/min,呼吸30次/min(呼吸机辅助),血压86/57mmHg(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维持),氧饱和度98%(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氧浓度40%),昏迷状,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迟钝,皮肤未见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散在细湿啰音。心律齐,腹平软,无确切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双下肢无水肿。

 

2022年7月18日患者意识好转至清醒后再次出现嗜睡,四肢肌张力下降,肌力减退,病理征阴性。

 

2.检查

 

血气分析:

酸碱度(PH):7.570

二氧化碳分压(PCO2):24.0mmHg

氧分压(PO2):51.0mmHg

碳酸氢根(HCO3:26.10mmol/L

血生化:

B型钠尿肽前体(PRO-BNP):526.70pg/ml

谷草转氨酶(AST):71u/L

谷丙转氨酶(ALT):56lu/L

谷酰转肽酶(GGT):67lu/L

肌红蛋白(Mb):552.30ng/ml

肌酐(Crea):87.0umol/L

葡萄糖(Glu):12.82mmol/L

钾(K):2.83mmol/L

钠(Na):124.0mmol/L

出凝血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PT):15.20sec

凝血酶原活度(PTA):65s

国际标准化比值(INA):1.31

D-D二聚体(D-D):2.89mg/L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5.30ug/ml

血常规:

白细胞(WBC):13.55×109/L

红细胞(RBC):4.06×1012/L

血红蛋白(Hb):132g/L

血小板(PLT):99×109/L

中性细胞比率(Neu):89.0%

头颅及胸部CT:右顶部头皮肿胀,脑实质未见确切异常密度影;左侧中耳炎;右肺上叶前段见斑结影,考虑炎性病灶。

头颅MRI:轻度脑萎缩。

肌电图检查提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以运动为主,远端以轴索损伤为主,近端以脱髓鞘为主)。

脑电图检查提示:未见异常波,轻度异常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

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潘氏试验:阴性(-),凝块:无,白细胞总数:1.00×106/L,红细胞:未见。

脑脊液生化检验:脑脊液蛋白431.00mg/L↑,氯:122.0mmol/L,腺苷脱氨酶:0u/L,葡萄糖:5.59mmol/L。

 

3.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考虑:

1.热射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

2.肺部感染

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横纹肌溶解症

5.急性肾损伤

6.急性肝损害

7.急性心肌损害

8.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依据:

患者高热环境下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血压下降;意识好转后出现四肢肌张力下降,双上肢远端肌力3+级,近端0-1级,双下肢肌力0级,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检查提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诊断为热射病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

 

鉴别诊断:

1.脑出血、脑膜炎:患者出现突发意识障碍及肌力异常要考虑,但头颅MRI无明显出血灶,脑脊液检查也不支持。

2.重症肌无力:可呈四肢弛缓性瘫,但起病较慢,无感觉症状,症状有波动,表现晨轻暮重,疲劳试验、腾喜龙试验阳性,脑脊液正常。本病人起病较急,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可能性不大。

3.低钾麻痹:周期性发作,弛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与脑神经损害,脑脊液正常,发作时多有血钾低和低钾心电图改变,补钾后症状迅速缓解。本病人应注意除外该病。但患者既往无反复发作史,查血钾不低,可排除。

4.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多有营养缺乏、糖尿病、贫血,或重金属、酒精及用药史。起病缓慢,数年以上,药物性可急性起病,为对称性肢体远端瘫,可有肌萎缩,多无颅神经损害,有客观存在的末梢型感觉障碍,脑脊液正常,故考虑本病可能性小。

 

4.治疗

 

热射病阶段:入科后立即予以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持续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控温毯联合冰盐水管喂持续有效降温,镇静镇痛降低机体氧耗,甘油果糖注射液防治脑水肿,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输液抗炎,注射用乌司他丁静脉输液抗炎、稳定溶酶体膜,补液利尿及碳酸氢钠注射液碱化尿液保护肾小管,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酸护胃预防应激性溃疡,肠内营养保护胃肠黏膜及补充能量,纠正电解质紊乱稳定内环境,优化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功能,以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明显改善,于2022年7月16日患者清醒,能自行咳嗽,四肢肌力4级,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后予鼻导管吸氧。

 

吉兰巴雷阶段:于2022年7月18日查房见患者意识较前加深,神志嗜睡,伸舌基本居中,四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明显降低,双上肢远端肌力3+级,近端0-1级,双下肢未见活动,肌力0级,病理征阴性,患者四肢呈弛缓性无力改变,下肢重于上肢,肌张力下降,腱反射明显降低,且进行性加重,患者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检查提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以运动为主,远端以轴索损伤为主,近端以脱髓鞘为主)。

 

结合病史、查体及头颅MRI等辅助检查,考虑患者目前病情为合并格林巴利(吉兰-巴雷)综合征,给予丙种球蛋白(20~25g/d)冲击治疗五天及甲强龙序贯调节免疫治疗。

 

5.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患者神清,能遵嘱活动,SPO2:98%(鼻导管,FIO2:2L/min)。双上肢远端肌力2-3级,双下肢肌力0-1级,肌张力及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

 

于2022年07月27日复查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潘氏试验:阴性(-)、白细胞总数2.00×106/L。脑脊液生化检验:脑脊液蛋白:573.00mg/L↑,氯:115.0mmol/L,腺苷脱氨酶:1u/L,葡萄糖:4.75 mmol/L。

 

因患者家属长期在外地工作,为方便照顾患者,2022年7月28日患者好转出院,协助患者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患者当地医院继续予以甲强龙序贯调节免疫治疗,出院时气管切开,双上肢肌力2-级,双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及腱反射减弱,病理征未引出。

 

讨论

 

热射病是由于高热、高湿度的气候和/或高强度的运动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出现产热明显增强,导致核心温度急速升高(40℃以上)及明显神志异常的临床综合征[1]。发生热射病时,最容易损伤的器官是大脑,可导致脑皮质广泛的点状出血、浦肯野细胞变性、小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2]。脑损伤的恢复时间长,接近三分之一的热射病幸存患者存在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3],其中以小脑功能的后遗症为主,周围神经功能障碍未见报道[4]

 

GBS是一种急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疾病,是全世界急性弛缓性麻痹的常见原因,该类疾病由免疫介导,多急性发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5]。症状表现多为由下向上发展的肌无力,2周左右达到高峰,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神经根炎和周围神经节段性脱髓鞘的表现,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有效[5,6]

 

本例患者有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的病史信息,结合昏迷、高热、多器官功能损伤(肝脏、肾脏、横纹肌、呼吸等)临床表现,以及头颅CT等辅助检查,热射病的诊断明确。经6天左右的持续有效体温管控、呼吸机支持、镇静镇痛降低机体氧耗、脱水防治脑水肿,抗感染,抗炎,补液利尿及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肠内营养保护胃肠黏膜及补充能量,稳定内环境,改善心功能等积极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明显改善,拔除气管导管,予鼻导管吸氧。拔管当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神清,能部分遵嘱活动。

 

吉兰-巴雷综合征常以急性弛缓性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特点,早期误诊率高,重型病人病死率亦高[7,8]。本报道中的患者症状出现前1周有重症中暑史,急性起病,表现为下肢开始的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提示四肢周围神经损害(以运动为主,远端以轴索损伤为主,近端以脱髓鞘为主),符合吉兰-巴雷综合征中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亚型的诊断[9]。目前认为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疗效均较肯定,但血浆置换操作相对复杂,有可能继发血流感染、过敏反应、血液动力学改变、心律失常等并发症[10,11],且需要大量的血液制品,故我科选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该例患者使用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后,患者肌力改善较为显著,治疗结果是明确的。

 

肌力恢复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相关,意识障碍越轻,患者的预后较好,但最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都恢复较差[12,13,14,15,16]影响预后的根本原因可能与大脑缺氧的时间及范围,继发性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程度有关,尚待相关研究证实。出现此类疾病的患者以男性为主,是否与性别相关尚不明确。患者入院病情重,多有高体温、低血压、严重意识障碍及较长的意识恢复时间,可能提示热射病对各器官尤其是脑的直接损伤重,神经功能及血脑屏障严重受损,使脑实质中增多的免疫炎性因子大量释放在体内,成为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的周围神经炎的抗原。

 

结论

 

热射病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通常进展更快,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更长,且预后通常较差。虽然热射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但是越来越多的患者在重症医学科的治疗下得以幸存,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由HS导致的GBS,目前致病的机制尚不明确。但对于热射病患者,在出现四肢瘫痪症状时,早期识别,及时诊断,快速给予免疫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组.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1,30(11):1290-1299.

 

[2] Shimada T , Miyamoto N , Shimada Y ,et al. Analysis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brain MRI of heat stroke: 2 case reports and a literature review[J]. Journal of Stroke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2019,29(2):104511.

 

[3] Peiris AN , Jaroudi S , Noor R .Heat stroke[J].JAMA, 2017,318(24):2503.

 

[4] Lawton EM , Pearce H , Gabb GM . Review article: environmental heatstroke and long-term clinical neurological outcome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ase reports and case series 2000-2016Emerg Med Australas. 2019Apr;31(2):163-173.

 

[5] Malek E , Salameh J . Guillain-Barre syndrome[J]. Semin Neurol, 2019,39(5):589-595.

 

[6] Psarelis S , Hajineocli APD , Hadjicosta E ,et al. Is secukinumab a safe alternative treatment for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Guillain Barré syndrome after anti-TNF-α treatment?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17,36(5):1-3.

 

[7] 林家煜,张金英,陈丽君. 抗Hu抗体相关副肿瘤综合征合并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2,49(6):65-69.

 

[8] 张旭,李佳. 吉兰-巴雷综合征临床免疫学研究现状[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1,18(4):291-294.

 

[9] 沈定国. 更新诊断标准以正确研究我国吉兰-巴雷综合征亚型[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3,46(5):4.

 

[10] 李苏亮,叶芸. 血浆置换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37(9):2258-22603.

 

[11] 陈莹. 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疗效观察[J]. 福建医药杂志, 2023,45(1):33-36.

 

[12] Pfeiffer G , Steffen W .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after heat stroke[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9,66(3):408.

 

[13] 秦宏,徐茜. 职业性重症中暑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报道[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7,24(3):2.

 

[14] Ge R , Chen F . A Case report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 induced by heat stroke[J]. J Binzhou Med College (China), 1998,21:562.

 

[15] Wen H . Guillain-Barre syndrome induced by heat stroke: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Clin Lab, 2017,63(9):1507-1511.

 

[16] Ni XX , Wang CL , Guo YQ ,et al. Analysis of clinical symptoms of Guillain-Barré syndrome induced by heat stroke: three case reports and literature review[J]. Front Neurol, 2022,13:91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