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列表 文章详情

病例分享 | 合并多种严重疾病的老年性谵妄1例

2024年08月22日 来源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 阅读:253次

 

病史摘要 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情绪低、心烦、少语少动7年,再犯10d,阵发性言行紊乱1d"入院。患者于2016年因生活不顺心起病,渐表现情绪低落、少语少动、心烦,经系统治疗后好转,生活、工作如常。2023年5月6日无明显诱因病情又犯,表现基本同前。2023年5月16日突然出现言行紊乱,凭空自言自语,不认识家人,有时突然大喊大叫,到处躲藏,紧张、害怕、惶恐不安,浑身发抖,行动迟钝,双手无目的摸索。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房扑动、脑梗死等病史。

 

症状体征 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脉搏忽快忽慢,在45~136次/分之间波动;呼吸大幅度波动,在11~24次/分之间波动;血压大幅度波动,在106~232/67~144 mmHg之间波动。指尖血氧饱和度95%。患者咳嗽明显,痰液呈白色黏液样痰,量大。体格检查:肺部听诊: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心脏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室率不规则;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力检查不合作;双侧巴氏征阴性。入院时患者意识不清,精神错乱,定向力差,凭空看到蛇、炸弹等恐怖性事物,表情紧张、恐惧,大汗淋漓,双手无目的摸索,反应迟钝,行动迟缓。

 

诊断方法 通过详细的精神检查、病史资料的收集、心理测验量表以及做常规的辅助检查,排除相应的躯体方面疾病导致相应的精神症状,根据国际相应的诊断标准,可以诊断出相应的精神疾病综合征。患者入院后诊断"谵妄,非附加于痴呆;肺部感染;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房扑动;脑梗死;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有躯体症状的中度发作"。

 

治疗方法 给予胞磷胆碱钠静滴改善脑代谢,促进意识恢复;给予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氧和、降压、改善循环、抗心律失常、调脂、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给予肌注氟哌啶醇控制精神错乱,后逐渐换用奥氮平巩固治疗,给予坦度螺酮、阿普唑仑改善其焦虑情绪。

 

临床转归 患者经系统治疗后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平稳,意识状态恢复正常,情绪好转,社会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现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

 

关键词:谵妄;意识障碍;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QTc间期延长

 

谵妄(delirium)是由于脑部广泛性代谢失调引起的急性器质性精神病性反应,患病率高、漏诊率高和死亡率高。因急性起病、病程短暂、病变发展迅速,故又称为急性脑病综合征(acute brain syndrome)。表现为急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尤以意识障碍为主要特征。意识障碍有明显的"日落效应",表现为意识障碍的昼轻夜重,同时患者感觉过敏、错觉和幻觉,并且对光特别敏感,患者情绪紊乱非常突出,包括恐怖、焦虑、抑郁、愤怒甚至欣快等。因临床极易漏诊、误诊,我们报道1例合并有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老年谵妄患者,以期为精神科同道分享此类患者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医师对谵妄的早期识别能力、救治能力及预防的意识。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因"反复情绪低、心烦、少语少动7年,再犯10d,阵发性言行紊乱1d"于2023年5月16日入院。吸烟及饮酒史40余年,入院前已戒烟、戒酒1年余。家族史阳性,患者父亲曾有精神异常史,具体诊断及治疗不详。病前性格外向、开朗。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达205/114 mmHg,平时服用"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5mg/d、培哚普利叔丁胺片(雅施达)8mg/d",平日血压控制在140~150/80~90 mmHg之间。冠心病病史10余年,平时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散片(欣康)、心宝丸、盐酸曲美他嗪片(万爽力)、辅酶Q10、瑞舒伐他汀钙片(可定)"等药物治疗。心房扑动病史3年,具体服药不详。

 

患者于2016年因生活不顺心起病,逐渐表现夜间睡眠差,早醒,凌晨2点左右醒后不眠。情绪低落,心情差,整日闷闷不乐,自责。经常莫名感觉紧张、担心、害怕、烦躁、坐立不安。病前性格外向、开朗,病后表现精力不足,整日无精打采。话少,不愿与家人交流。活动减少,不愿出门,不愿见人。后至我院门诊就诊,具体诊疗不详,服药2个月余,病情渐好转如常,后渐自行停药,工作、生活如常。

 

患者于2023年5月6日无明显诱因病情又犯,夜间睡眠差,深夜12点左右醒后不眠。情绪低落,心情差,整日唉声叹气。对现状及未来悲观失望,有失败感。话少,不愿与家人交流。整日无精打采,多卧床或多躺在沙发上,不愿出门活动。兴趣降低,凡事提不起兴趣,对自己以前喜欢的股票、音乐、唱歌等爱好也提不起兴趣。之前能帮助家人料理家务,现在都不愿干。经常莫名紧张、担心,烦躁、坐立不安。进食差,食欲减退。吃饭需要家人反复催促。家人给其服用"阿普唑仑1片/d",效果不明显。于2023年5月9日至我院门诊就诊,给予"佐匹克隆、阿戈美拉汀"等药物治疗,病情仍然改善不明显。

 

患者于2023年5月11日因头晕、血压高至当地某三甲综合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住院治疗,血压情况具体不详,其间间断静滴乌拉地尔降压治疗,具体剂量不详。2023年5月12日因出现尿潴留,不能自行排尿给予导尿,住院期间饮食及服药不合作。2023年5月16日患者在当地综合医院住院期间,突然出现言语、行为紊乱,凭空自言自语,有时突然大喊大叫,到处躲藏,大喊"引爆了,你们赶紧跑。"其间患者表现紧张、害怕、惶恐不安,浑身发抖,时而不认识家人。该院医师考虑患者"躁狂发作",建议来我院就诊。

 

2023年5月16日下午患者被家人用约束带约束由平车推入我科。患者衣着不整洁,对治疗、护理不合作。腹型肥胖,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四肢肌力检查不合作,双侧巴氏征阴性。患者意识不清晰,精神错乱,人物定向、时间定向和地点定向障碍,不知道自己的姓氏,不认识身边的妻子及妹妹,不知道当时的时间,不知自己身在何处。暴露有大量恐怖视幻觉,凭空看到蛇、炸弹等恐怖性事物,表现紧张、恐惧,用手指向一处,大喊"要爆炸了,快跑。"有时问话不回答,有时答非所问,问东答西,言语内容凌乱。反应迟钝,注意力迟钝和涣散,记忆力及智能检查不合作。表情紧张、恐惧,大汗淋漓,对周围警惕性高,有时喃喃自语,无目的摸索,有时表现不语不动。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由其妻子及护工专人照顾。有时患者表现精神错乱,自行拔除输液针头和鼻胃管,需要用约束带将患者手脚进行约束。患者不能自主进食,不能自主排尿,给予经鼻胃管插管及导尿处理。

 

2.检查

 

患者入院后生命体征明显不稳定。脉搏忽快忽慢,在45~136次/分之间波动;呼吸大幅度波动,在11~24次/分之间波动;血压大幅度波动,在106~232/67~144 mmHg之间波动。入院后心电图检查示:心房扑动(心率88次/分),QTc间期延长,达515 ms。患者入院后咳嗽、咳痰明显。体格检查: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入院后,急查化验结果显示感染指标升高,血常规:白细胞计数8.9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00%,淋巴细胞百分比14.20%,中性粒细胞计数7.18×109/L,淋巴细胞计数1.27×109/L;C反应蛋白43.74mg/L;血清淀粉样蛋白A 141.65mg/L;白介素-6 12.28pg/ml。凝血指标异常,血栓三项D-二聚体7.18mg/L,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16.55 n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27.79µg/ml。蛋白偏低:总蛋白51.9g/L,白蛋白36.6g/L,球蛋白15.3g/L。电解质紊乱:血钾为3.77mmol/L;血钙低至2.05mmo/L;血氯高,达113mmo/L。胸部CT影像学表现: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多,双肺下叶背侧见局限性斑片状高密度影,右肺为著,双侧肺门无增大,段以上支气管开口通畅,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心影大小、形态正常,冠状动脉走行区见高密度影。影像学诊断:双肺下叶局限性炎症,请结合临床;冠状动脉钙化。颅脑CT影像学表现:左侧尾状核头区见点状低密度灶,边界清;双侧大脑半球白质区见斑片状略低密度影,边界欠清;脑室系统略扩大;脑沟略宽;中线结构居中。影像学诊断脑内缺血灶、腔隙灶。

 

3.诊断

 

患者病史特点如下:

1.男性,63岁,全病程特点为急性发作。

2.意识障碍,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力均差,注意力损害明显,注意力的指向、集中、持续及转换能力均差。

3.认知功能的全面紊乱,存在视幻觉,语言不连贯,近事记忆、远事记忆均差,病情缓解后对病中表现无法回忆。

4.精神运动紊乱,时而大吵大闹,时而不语不动,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无目的摸索。

5.睡眠觉醒周期紊乱,症状昼轻夜重。

6.情绪不稳定,多以焦虑不安、恐惧、大汗淋漓、对周围警惕性高为主要表现。

7.既往及本次发作期间患者有明确的多种躯体疾病。

 

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检查指标,诊断为:

谵妄,非附加于痴呆;

肺部感染;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房扑动;

脑梗死;

复发性抑郁障碍,目前为不伴有躯体症状的中度发作。

 

诊断依据:

1.患者目前符合"谵妄,非附加于痴呆"的诊断标准:

1)患者发病前能正常生活,无任何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

2)目前存在意识障碍、注意损害、认知功能的全面紊乱;

3)精神运动紊乱、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情绪不稳定,且这些症状和患者的躯体疾病在时间和严重程度上密切相关;

4)急性起病,本次病程10 d。

2.功能损害严重:患者生活、学习功能和现实检验能力均显著受损,导致入院。

 

鉴别诊断

1.精神分裂症:患者当前存在明确的精神病性症状(幻视)及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所以应该考虑精神分裂症,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会出现意识障碍、短时间内认知功能的明显下降及病情的昼夜节律改变,故可予以排除。

2.路易体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患者目前认知功能明显下降,伴有幻视,病情波动,这些症状路易体痴呆也会出现,所以应该考虑,但是路易体痴呆一般不会急性起病,且起病时意识清晰,故该诊断可以排除。

3.脑炎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发病前无发热等症状,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确阳性体征,且在患者高血压、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纠正后患者意识较前好转。

 

谵妄的发生往往具有一定的易感因素。例如,年老、认知功能障碍(痴呆)、躯体情况差(如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心衰、癌症等)、视听障碍、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药物/酒精依赖等。在有一种或多种易感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大脑功能被削弱。这时影响大脑内环境,导致脑内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免疫功能损害的急性变化都成为谵妄的促发因素。综合此例患者的既往史及临床症状分析,考虑引起患者谵妄的最主要原因为高血压脑病、肺部感染。

 

4.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引起患者谵妄最主要的病因高血压脑病及肺部感染,积极稳定血压及抗炎治疗。给予奥美沙坦酯氨氯地平片(1片/d)降压治疗,并根据其血压变化情况泵入乌拉地尔注射液(3~9mg/h)以稳定其血压;及时给予头孢静脉点滴处理其肺部感染。

 

2.支持和对症治疗:

因患者躯体情况复杂,血压、心率及呼吸等生命体征不稳,而且合并有电解质紊乱、冠心病、心房扑动、脑梗死等严重躯体疾病,积极给予能量组液体及极化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及补充能量。并且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40mg/d)、普萘洛尔(20mg/d)、曲美他嗪缓释片(70mg/d)、瑞舒伐他汀钙片(10mg/d)、利伐沙班片(10mg/d)等药物改善循环、抗心律失常、调脂、抗凝等对症支持治疗。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血氧饱和度监测,留置鼻胃管及导尿管,计出入量,及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复查各项化验治疗及心电图,根据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治疗方案。

 

3.控制兴奋躁动:

根据患者兴奋躁动的严重程度,给予肌注氟哌啶醇(2.5~10mg/d)控制其视幻觉、妄想、紧张恐惧等精神病性症状,待患者病情好转后逐渐换用奥氮平(2.5~10mg/d)口服治疗,给予坦度螺酮、阿普唑仑改善其焦虑情绪。创新性给予胞磷胆碱钠(0.5g/d)静滴改善脑代谢,促进意识恢复。有时患者表现精神错乱,自行拔除输液针头和鼻胃管,需要用约束带将患者手脚约束于床上。

 

4.谵妄护理:

患者自入院后即将患者安置在安静、舒适且灯光柔和的房间内,由相对固定的医护人员给予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让患者妻子在病房内陪护,增加患者的熟悉感、亲切感和安全感。患者妻子及护工间隔约1h给其翻身拍背及按摩、活动下肢,防止其肺炎进展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进而预防肺梗塞发生。在患者意识清楚之后,对病中的心理体验(如错觉、幻觉、妄想等)保留一些零星记忆,认识到自己曾一度"神志不清",回想起来总是心有余悸,及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加以说明、解释与安慰。

 

5.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患者经过我科10d抢救及系统治疗后生命体征逐步恢复平稳,自主进食、排尿,生活能自理。意识清晰,知道自己的身份,认识家人,知道当时的时间,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点。未再出现恐怖性视幻觉,未引出错觉及感知综合障碍。语音适中,语量、语速可,思维条理,答话切题,注意力集中。近记忆力减退,对此次发病后的情况有遗忘,远记忆力及即刻记忆力无明显减退。智能正常,计算力、理解力、分析概括能力及对一般常识、俗语的了解掌握均符合其所受的教育水平和社会阅历。情绪偏低,未再出现紧张、坐立不安等焦虑情绪,行为安静,能正常参与娱乐活动及心理治疗活动。对自身疾病有一定认识及批判能力,部分自知力。在病情改善后,及时给予患者及其家属系统的心理治疗及疾病健康知识宣教,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较前明显改善,服药及治疗依从性较前明显提高,而且患者家庭支持良好,患者抑郁及谵妄的复发率明显降低。

 

躯体情况方面,患者血压、心率及呼吸正常且平稳,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四肢肌力、肌张力检查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各项化验指标(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白介素-6、血栓三项、心肌酶谱、离子分析等)较前明显好转,渐恢复正常。出院前复查心电图QTc间期延长已经完全改善(QTc 415ms)。胸部CT示影像学表现:双侧胸廓对称,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多,右肺上叶见一小结节影,右肺下叶背侧见局限性斑片状高密度影,双侧肺门无增大,段以上支气管开口通畅,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影。心影大小正常、形态正常,冠状动脉走行区见高密度影。影像学诊断:右肺上叶小结节,建议随诊;考虑右肺下叶局限性炎症,炎症范围较前减少。后经18 d巩固治疗后患者达痊愈出院。

 

患者出院后能在家属监督下按时服药,每隔2周进行随访。患者最近于2023年7月12日复诊,患者躯体情况良好,血压、心率及呼吸正常且平稳。目前病情稳定,未再出现精神错乱,未再出现幻觉及妄想性体验,注意力集中,情绪平稳,意志活动正常,行为得体。社会功能恢复良好,正常生活,目前未发现有明显认知功能障碍。

 

讨论

 

谵妄因其急性起病、病变发展迅速、症状变化大、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有研究表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谵妄发病率为5%~23%,重症监护室(ICU)谵妄发病率高达70%~87%[1,2]。谵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个月内及12个月内的死亡率都比未发生谵妄的患者高。方雍生和高之旭[3]对老年谵妄患者实施为期平均4年的随访发现,40.6%的患者死亡。某项前瞻性研究发现,老年性谵妄患者12个月的死亡率为38%,而未患谵妄者死亡率为12%[4]。Dan[5]的持续性谵妄与死亡率相关性研究也显示,谵妄患者的死亡率是未患谵妄患者死亡率的5.2倍,而持续性谵妄患者的死亡率是已治愈谵妄患者死亡率的3倍。我科前期研究表明,精神疾病谵妄并需要救治的患者年检出率为25.66%。随着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减少谵妄的不良影响。虽然近几年临床医护人员对谵妄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在实践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防治的疏漏。

 

谵妄是在非特异性病因作用下出现了脑功能活动紊乱,目前对于谵妄的识别手段有限。谵妄的前驱症状表现不典型,反应迟钝、坐立不安、焦虑、激越行为、注意涣散和睡眠障碍等,易被误诊。谵妄的误诊率为18.5%~63.8%,其中老年患者谵妄的误诊率高达71.6%。由于发作时表现形式不同,既可以是紊乱兴奋状态,又可以是淡漠退缩状态,发生程度多种多样,既可剧烈发生,也可以隐匿存在,漏诊率高,据报道谵妄的漏诊率为61%~67%,其中轻度谵妄的漏诊率为70%以上,活动减少型谵妄的漏诊率为78.3%[6]。本例患者自2023年5月11日出现头晕、血压高,至5月12日开始出现不能自主排尿,饮食及服药不合作。上述症状的出现即已表明患者谵妄状态的出现,但上述症状因其不典型的特点,极易被漏诊。至5月16日患者出现言行紊乱时,被综合医院误诊为"躁狂症",仍未考虑到患者谵妄的发生,暴露出对谵妄认识上的偏差和防治的疏漏。

 

谵妄是一个可显著改变患者生活的事件,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谵妄发作持续时间越长,认知功能障碍越明显。根据谵妄发生机制存在大脑乙酰胆碱功能减退、脑内非特异性水肿[7,8,9],造成大脑广泛性弥漫性代谢紊乱,进而发生大脑功能失调假说,给予胞磷胆碱钠静脉点滴改善脑代谢,促进意识恢复。胞磷胆碱钠是一种单核苷酸衍生物,其能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的释放,促进血管生成以及神经恢复与生成,进而发挥其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外周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同时,该药物还能够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如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等,通过对突触前后分别发挥其刺激作用,使神经递质释放水平增加,恢复患者意识,延缓患者的认知障碍进程,大大缩短了患者谵妄持续的时间[10]。防止了缺氧、代谢失调、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等状态持续过久,造成大脑神经细胞永久性、不可逆性损害。为患者今后远期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此患者伴有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心房扑动、QTc间期延长(QTc 515ms)、脑梗死等严重的躯体疾病,血压、心率及呼吸等生命体征不稳定,极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猝死、肺梗塞、呼吸循环衰竭、严重脑出血、脑梗死等危及生命的情况。特别是QTc间期延长至515m s合并血钾偏低(血钾3.77mmol/L,低于4.5mmol/L),很容易导致扭转性室速、室颤,进而发生心源性猝死。在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普萘洛尔而非美托洛尔降低心率、缩短QTc间期,有效地预防扭转性室速和室颤的发生,防止心源性猝死,确保生命安全。胡大一等认为普萘洛尔除了有抗肾上腺素能作用,还有独特的阻滞晚钠电流的作用,而美托洛尔对钠电流完全无影响,可能是普萘洛尔的疗效优于美托洛尔的原因[1112]

 

对于本例患者在病因治疗、对症治疗、支持治疗等基础上,选用对谵妄影响较小的氟哌啶醇、奥氮平等药物控制患者精神病性症状及兴奋躁动等言行紊乱的情况,并且根据患者病情来及时调整精神科药物的剂量。

 

我们希望通过对本例的报道,与从事精神医学工作的同道分享经验,提高临床医师对谵妄的早期识别能力、救治能力及预防的意识,同时期待更多相关案例报道及临床研究的验证。

 

参考文献

 

[1]Klein KP , Zaal IJ , Spitoni C ,et al. The attributable mortality of delirium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BMJ, 2014,349:6652.

 

[2]刘丹,王东信. 危重患者术后谵妄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5(9):1229-1231.

 

[3]方雍生,高之旭. 老年期谵妄预后的随访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995,21(2):78-80.

 

[4]Miller MO .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elirium in hospitalized older patients[J]. Am Family Physician, 2008,78(10):1265-1270.

 

[5]Dan K . Kiely persistent delirium predicts greater mortality[J]. J Am Geriatr Soc, 2009,57(1):55-61.

 

[6]李方福,岳籍蓉,董碧蓉. 临床医生如何识别与正确防治老年谵妄[J]. 现代临床医学, 2014,40(6):469-472.

 

[7]Hshieh TT , Fong TG , Marcantonio ER ,et al. Cholinergic deficiency hypothesis in delirium: a synthesis of current evidence[J]. J Gerontology A Biol Sci Med Sci, 2008,63(7):764-772.

 

[8]Trzepacz PT . Is there a final common neural pathway in delirium? Focus on acetylcholine and dopamine[J]. Semin Clin Neuropsychiatry, 2000,5(2):132-148. DOI: 10.153/SCNP00500132 .

 

[9]Pandharipande PP , Morandi A , Adams JR ,et al. Plasma tryptophan and tyrosine levels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delirium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 Intensive Care Med, 2009,35(11):1886-1892.

 

[10]张丽丽,石玉磊. 胞磷胆碱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处方药, 2022,20(9):194-196.

 

[11]朱文根,赖玮,洪葵. β受体阻滞剂在遗传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5,43(8).

 

[12]李翠兰,刘文玲,张莉,等. 治疗长QT综合征普萘洛尔的效果优于美托洛尔[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