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血液病学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经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批准于20219月25日成立,该专委会接受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领导,血液病学专委会委员295名,该专委会设主任委员1名,名誉主委2名,副主任委员36名,顾问2名,秘书长1名。

本专委会委员汇聚了全省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从事血液内科的精英,整合优质资源,引领、促进基层医院医教研整体水平的提升。共铸平台,分享经验和智慧,共谋发展新思路,引领内涵建设,助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响应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号召,为基层医院和基层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本专委会一致并将长期致力于推动免疫和靶向疗法更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从技术上保障以传统化疗、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从学术角度促进基层医生与三甲医院血液、肿瘤、免疫学领域专业人才、国内外高水平机构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外来先进经验,全面提升广东省血液病学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及业务水平,协助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发展。

1.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

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大剂量化疗、放疗和免疫抑制预处理后,将正常供体或自体的造血干细胞经血管输注给患者,使其重建正常的造血及免疫功能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CAR-T细胞治疗

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够精准、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3.分子靶向药治疗

除了常规的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和中医中药治疗外,针对肿瘤在器官组织、分子水平的靶点不同,可以使用不同的靶向治疗技术进行靶点治疗。局部的病灶靶点可以用局部靶向消融治疗、靶向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向内照射治疗、高能聚焦超声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和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是针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分子,作用于促进肿瘤生长、存活的特异性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通道,新生血管形成和细胞周期的调节,实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或促进凋亡的抗肿瘤作用。与传统细胞毒化疗不同,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具有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且毒性明显减少,开创了肿瘤化疗的新领域。

4. 骨髓穿刺术(BMP)

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临床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可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还可为骨髓移植提供骨髓。

5. 腰椎穿刺及鞘内注射术(LP)

是一种检测脑脊液压力和性质的诊疗技术。通过穿刺针进行鞘内注射,对白血病中枢侵犯的预防、治疗和中枢淋巴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于颅内感染、出血、颅内原发肿瘤及全身恶性肿瘤的颅内侵犯或转移具有诊断意义。通过腰椎穿刺还可以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隙是否阻塞等。

6.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

是指将骨髓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至外周血中,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并采集外周血中的干细胞的方法。通过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术采集患者自体或异体基因供者的外周血干细胞,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

7. 骨髓造血干细胞采集术

  是指骨髓动员以后,以双侧髂后上棘区域为抽吸点,利用骨穿针穿刺至骨髓腔,采取一定量的骨髓造血干细胞,用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