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成立专委会,委会以全面实施重症护理传承战略”、“危重症护理创新战略”、“护理人才培养战略”为目标,促进重症护理事业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搭建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学术交流平台;创办一项护理学术交流的高端峰会;组织开展一系列重大护理学术活动;建立健全一套护理学术发展制度规范;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护理人才梯队;建立并夯实一批护理学术传承基地、继续教育基地和护理文化建设基地;举办护理学术、文化交流精品项目;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将学会打造成引领护理学术发展和推进护理文化建设的富有活力的护理学术团体。

通过学术会议、沙龙研讨、专家下基层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基层单位水平与能力,让患者获得实在的疗效;同时通过各种学术活动,将国内外当前的规范、临床热点难点ECMO护理、IABP监测、血液净化、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流动力学监测、俯卧通气、鼻肠管置管、PICC置管、PICCO监测、ICU患者早期康复等各种重症监测及护理技术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

1、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

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应用于常规生命支持无效的各种急性循环和(或)呼吸衰竭。可在短时间内(数天甚至数周),暂时替代人体失去功能的心脏或肺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时保命手段,被誉为颠覆传统 “死亡”定义的技术,被作为衡量一所医院危重症急救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2、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
即人工肝技术,把传统肾脏替代(CRRT)治疗扩大到多脏器支持治疗(MOST),是重症医学科救治技术上的又一新突破。适应症有:肝衰竭、重症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血脂代谢紊乱、严重高三酰甘油血症胰腺炎等;重症中毒(药物或其他);肾脏和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清除各种自身抗体);脓毒症;神经系统疾病重症肌无力、Guillain-Barrè综合征等。

3、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采用每天24小时或接近24小时的一种长时间,连续的体外血液净化疗法以替代受损的肾功能。包括以下技术: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连续动静脉血液透析(CAVHD)、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等,可开发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双重血浆置换、血液吸附等技术。

4、徒手鼻肠管置管/超声引导鼻肠管置管技术
徒手盲插鼻空肠管,成功率≥90%,大大降低患者营养不良及误吸风险;通过超声动态引导鼻肠管置入,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管路位置。

5、B超引导下的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评估技术
通过超声监测对重症患者胃残余量及胃肠动力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估,监测胃肠功能指导肠内营养方案,促进重症患者尽快达到喂养目标。

6、吴茱萸热奄包联合TDP照射技术
利用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加热核心部件的治疗板产生电磁波及热量。其电磁波渗透力强,提高机体酶活性,促进人体元素吸收、改善微循环。吴茱萸具有温通经络疏通胃气、温阳治呕、促进胃动力的作用,TDP持续恒温热力促进吴茱萸药效发挥。


7、床旁即时气道超声指导危重患者气道管理  

气道超声可以识别气管上覆盖的血管和病变组织,测量皮肤到气管壁的实际深度,避免穿破气管后壁,识别气管和气管环之间的最佳间隙,提高气管切开术的成功率。

8、跨肺压指导下的个体化机械通气策略
跨肺压/跨膈压测定是评估呼吸力学的微创监测手段。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描记PL可用于个体化测定,明确和评估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判定有创和无创呼吸支持和药物支持,以及跟踪患者的临床病程。在整个机械通气周期中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临床主要运用:精准的肺保护,评估人机同步性能,帮助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