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神经外科专委会2024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4-07-15 浏览次数:3546

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24年学术年会成功举办

2024年6月28日至29日,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在广州成功举办了2024年学术年会,来自全省各地医疗机构的专业医护人员约20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本次学术年会内容别具一格,丰富多彩,引人入胜,既有6月28日举办的全国独创在活体动物进行的《高血压脑出血精准微创治疗学习班》(第三期),又有6月29日根据基层医院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特色性设立了“院长论道”、“主任谈经”、“精准微创”、“经验交流”等主题环节及护理专场的学术会议。其中,在专题学术会议中,各位院长和主任分享和探讨了各家基层单位神经外科近年来发展的历程及现状、面对的难题及发展方向,医疗及护理专家则对目前精准微创手术、新技术及常见疾病治疗体会、护理技术与护理实践经验进行了多方面的交流。会议期间座无虚席,学术交流氛围热烈、浓厚。

来自全省各地的医护同道参加2024学术年会

6月28日上午,作为本次年会主要内容之一的全国首创活体动物模拟训练学习班---《高血压脑出血精准微创治疗学习班》(第三期)首先进行。学习班聚焦于基层神经外科领域常见的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技术,秉承精准、微创及术中可视化的手术理念,应用术中B超、神经内镜等工具进行活体动物脑出血精准微创手术,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授课、模型操作训练、活体动物外科手术实践操作。前两期学习班反应热烈,报名踊跃,本期已是今年第二次举办,来自全省各地基层医院神经外科青年骨干共20人参加了本期学习班。

参加《高血压脑出血精准微创治疗学习班》的部分学员与导师合影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邓跃飞教授首先为学习班开幕致辞。邓跃飞主委介绍,为填补模拟操作到临床治疗中间过程的空白,专委会从2023年开始在全国首创活体动物高血压脑出血精准微创治疗学习班,学员反响热烈,参加前两期学习班的学员均表示活体动物内镜手术是目前所有学习班中最接近人体真实脑出血手术场景,在操作步骤和体验感上最逼真,通过学习班收获满满。脑出血是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术中超声引导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这一先进、实用的技术可满足基层神经外科治疗脑出血的精准微创要求,希望通过学习班有更多的基层医生掌握并应用于临床以造福老百姓,这是举办学习班的宗旨和目的。

邓跃飞主任委员学习班开班致辞

理论授课方面,邓跃飞教授首先讲授《高血压脑出血精准微创手术治疗》,系统阐述了精准与微创的理念、内涵及实现方式,并分享应用精准微创理念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病例的实战经验及优势所在;接着开平市中心医院何竞斯教授讲述了《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基本操作》,详尽讲解神经内镜手术操作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结合脑出血临床病例分享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手术策略、手术技巧;最后东莞市中医院张波教授讲授了《神经内镜经透明鞘治疗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体会》,重点介绍应用透明工作鞘进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操作要点,并分享了临床应用经验与实践优势。这两位来自基层单位的神经外科内镜专家的授课既贴合基层单位实际情况,又有丰富的临床实际治疗经验,让学习班的学员们能以最快的时间掌握相关知识点和最重要的操作要点。

理论授课完成后,学习班专门设计活体动物实操前的模型训练环节,通过熟悉内镜工具使用、完成限时训练、模拟血肿清除操作等一系列任务,让学员们提前了解神经内镜手术流程,做到手中有工具,心中有策略。作为活体动物脑出血手术实操内容教官和指导老师,专委会秘书长刘正豪教授在实操训练前为学员们详尽讲解了《活体猪脑出血模型制作及神经内镜手术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导师讲授及学员模型练习

最后活体动物脑出血手术实操环节,学员们热情高涨。刘正豪教授首先亲自示教动物开颅、B超观察脑内结构、脑内血肿模型建立及脑内血肿清除等步骤;接着本次授课教授们指导学员们应用术中B超引导进行活体动物脑内血肿模型的建立,观察血肿在基底节、脑室内形成的过程和超声影像特点;最后学员们使用神经内镜进行了B超引导下活体动物脑内血肿清除手术的整个操作流程。学习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动手操作能力上都收获很大,回去开展临床治疗信心大增。

学员们进行神经内镜B超引导下活体动物脑内血肿清除手术


6月29日上午,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如期顺利举行,来自广东省内110余家基层医疗单位神经外科领域的200余位医护专业人员到会。会议开始,邓跃飞主任委员作欢迎致辞,对出席此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及各位神经外科领域的同道们致以了最衷心的欢迎与感谢,强调专委会成立以来一直秉承“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宗旨,积极推动和协助广东省基层医疗单位神经外科在适宜技术开展、临床规范化建设及科学化管理等方面工作,近年来在各地基层单位的鼎立支持下,通过组织专家开展专项帮扶、协助适宜技术项目推广,以及进行临床诊疗和新技术规范化培训等多种形式,对基层需求提供了实用和实质支持,助力提高了基层单位神经外科的临床诊疗与管理水平。本次会议既有院长们从领导视角谈论对基层神经外科建设,也有科室主任介绍和分享他们好的经验和方法,相信对如何更好更快的发展和建设基层神经外科有更多更好的启发。

紧接着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会长陈汝福教授、广东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王海军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柯以铨教授先后致辞。陈汝福会长高度肯定了邓跃飞主任委员带领下的神经外科专委会所做的系列工作,指出专委会聚焦于基层服务能力建设,聚焦专病、专科特色技术建设与帮扶,这极力促进了我省基层医疗机构神经外科领域的诊疗规范化、技术操作标准化和业务管理科学化。王海军教授致辞并预祝专委会2024学术年会顺利、圆满召开,并对专委会继续为基层医疗单位神经外科同道们搭建平台、提供技术与经验交流、互相学习表示殷切期盼。柯以铨教授对专委会年会顺利举行表示热烈祝贺,表示专委会通过搭建平台上下联动省城大型三甲医院与基层医院,充分发挥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优势,切实提高了县市级基层医疗单位神经外科整体诊疗服务水平。

学术交流环节,来自省内各地市、县级基层单位神经外科界的院长、主任、护士长及专家们交流汇报分享目前各家医院及科室发展历程、现状和高效管理经验,年轻骨干交流临床技术新成果及目前面临的临床困难与挑战。

医疗会场以“院长论道”开篇。基层神经外科的发展离不开医院的高水平管理,不管是在学科建设和医疗团队构建方面,还是在医疗设备和物资保障、诊疗规范、科研和教育等方面,医院的指导和帮助对快速提高基层神经外科水平至关重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李雪松教授以《脑心同治理念在基层医院的探索与实践》为题,深入阐述了“脑心同治”理念的科学基础和实际应用,分享了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紫金县人民医院以及册亨县人民医院开展学科共建和“帮扶”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及“5G移动卒中单元”的投入使用、“心脑血管病大楼”建设等内容。

梅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叶敏教授则以《地市级医院神经外科建设与发展》为题,重点介绍了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发展与壮大的历程,对目前地市级医院神经外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提供更全面、优质、高效诊疗服务的相应措施,更好地为当地老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番禺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彭志强教授以《以卒中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基层神经外科发展》为题,重点分享了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的发展体会,包括如何走出随着时代发展所面临的颅脑外伤病例急剧下降和竞争压力明显增大的困境、顺应时代潮流开展卒中中心建设,以及临床以微创为导向重视显微、内镜、介入三方全面发展,切实体会到基层医院“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的发展思路。

广东省湛江农垦第二医院院长谭鑫教授以《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的生存与发展-广东农垦之路》为题,介绍了其所在单位神经外科发展进步的历程及目前在政策、人员、科研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揭西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陈利涛教授以《揭西县人民医院十年神经外科发展历程回顾及展望》为题,展示了该院神经外科由小到大,由弱至变强逐渐进步的发展过程。两位院长在介绍各自医院神经外科发展历程时,不约而同地都提到要致力于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促进基层医疗服务的创新与发展,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医疗会场以“主任谈经”续篇。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岑庆君主任以《基层神经外科的生存到发展》为题,展示了科室艰辛摸索进步的历程,近些年抓住机遇通过引进人才、新医疗设备和新技术,逐步开展各种高精尖手术,逐步壮大了科室;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崔连旭主任以《内镜下脑内血肿清除基本操作》为题,为基层神经外科开展精准微创神经内镜下清除血肿分享了全面及实用的经验指导;中山市中医院金丹主任以《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亚专科建设与微创技术实践》为题,毫无保留地分享了科室人才队伍培养和构建经验,不断深化功能外科亚专科建设,打造出医院的特色精品工程。

目前神经外科处在精准时代,基层医院神经外科发展也必须与时俱进。在精准微创节段,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邓跃飞教授以《基层神经外科精准微创手术治疗》为题,较全面阐述了精准与微创的理念、内涵及实现方式,并分享了应用精准微创理念治疗临床各种病例的实战经验;揭阳市人民医院主任江楠带以《导航辅助功能性垂体腺瘤的微创治疗》问题,介绍了在基层医院应用神经导航治疗垂体瘤的成功经验;开平市中心医院何竞斯教授以《基层医院开展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的体会和病例分享》问题,很好地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董林正教授以《“3D Slicer在神经外科的应用”》问题,分享了他们在神经外科常见手术成功应用3D Slicer的良好经验。几位专家通过各自团队在临床上贯彻精准微创理念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精准微创手术治疗,他们的理念与经验给与会者带来了新启发新收获。

神经外科发展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医疗流程,规范医护人员的诊疗行为和操作步骤,以提高诊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性,只有不断规范医疗行为并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提高医疗质量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在经验分享环节,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余永强教授分享“学科共建促发展,行稳致远格局宽-基层医院学科建设探索”;江门市中心医院谢正元教授带来“鞍结节脑膜瘤的内镜治疗体会”;东莞市中医院张波教授带来“正压性脑积水的治疗体会”;新会市人民医院卢天喜教授带来“调控脑脊液循环治疗老年痴呆的临床研究”;中山市中医院韩斌教授“脑积水术后常见问题分析及典型病例分享”。几位专家教授通过分享学科发展建设、具体病例治疗经验及并发症管理经验,展示了近些年来基层医院在学科建设及临床技术的进步之路。现场参会人员对专家教授所分享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6月29日下午,护理分会场在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邓跃飞教授致辞中拉开序幕。邓跃飞教授对省内各地远道而来的护理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专委会一贯积极搭建交流平台,为广东省神经外科护理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共同努力促进广东省神经外科护理的发展与进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师菊护士长线上讲述《神经外科肿瘤患者营养护理实践》,指出规范营养诊疗流程的重要性,分享了肿瘤患者营养全程管理案例,强调营养管理护理的重要性。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科王晓艳护士长讲述《叙事护理 护理同行》,通过介绍叙事医学(护理)四个培养方法,详细阐述叙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变化快,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护理特点 ,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强调了临床护士培养叙事护理理念的重要性。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科护士长周志欢分享《基于JBI证据总结的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便秘管理的循证护理实践》,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概念框架,运用循证实践的方法,构建颅脑肿瘤术后患者便秘管理的循证实践方案,促进便秘护理措施的正确落实,减少便秘的发生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吴惠文护士长分享一篇SCI研究成果《Enhancing Tube Feeding Method for Neurosurgery: The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PICC Technique》,详细介绍开展改良PICC送管方法应用于神经外科患者,降低PICC置管时给患者带来不舒适感,减少加重颅内压增高的诱因。

广东省人民医院巫秋霞护士长分享《脑血管疾病患者VTE的预防》,通过讲述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DV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突出VTE的防治和管理在神经外科的重要性,解读了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提出了现代护理的发展的新方向-防治结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玛莉分享《后颅窝肿瘤患者吞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管理》,提出“想吃“唐僧肉”,吞咽是首要”,通过吞咽障碍对病患影响介绍了常用的吞咽功能评估方法,提出康复吞咽功能护理策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护士长麦慧玲分享《可视化鼻肠管置管技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讲述了可视化置入鼻空肠留置营养管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优势和方法,杜绝盲插异位带来的风险,大大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开展早期肠内营养保驾护航。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护士长温建萍分享《一例叙事护理解决产褥期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焦虑情绪困扰的案例》,通过对个案五个维度的高级健康评估,指出叙事思维与循证思维相结合才是完整的医学思维,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石。

东莞市中医院护士长赵红梅分享了《1例创伤性急性硬膜下出血中西医结合护理个案》,把中医适宜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结合起来,为患者制定全方位、个体化的治疗及中医康复方案,改善生活质量。中山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苏文君分享《一例颅脑外伤后腹胀患者的个案护理》,根据中医辨证基础理论,分析患者术后发生腹胀的原因,选用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有效缓解患者腹胀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护理会场最后环节由2位专家组织病例讨论环节,现场讨论氛围浓厚。会议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护理部主任邱逸红总结,感谢专委会搭建省内大型三甲医院与各基层医院的桥梁,期待所有护理同道继续努力把会议越办越好,为广东省神经外科护理搭建平台、促进神经外科护理持续发展。

此次学术年会学术氛围浓厚,现场座无虚席,学术内容丰富,赢得与会人员的一致赞誉,相信通过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这个平台,基层医疗单位神经外科医护人员通过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定能促进基层医疗单位神经外科整体水平的提高,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期待下一次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