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新闻】脑胶质瘤多学诊疗科专委会2025神经系统肿瘤规范化治疗与新进展学习班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 2025-09-11 浏览次数:81
图片

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胶质瘤多学诊疗科专委会2025神经系统肿瘤规范化治疗与新进展学习班顺利举行


2025年8月16日,由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主办,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胶质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协办,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协办的“第二届粤港澳脑科学论坛神经肿瘤专场暨2025神经系统肿瘤规范化治疗与新进展学习班”在广州市成功举办。本次会议汇聚了全国神经肿瘤领域40余位权威专家,包括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专家团队,以及广东省内各市医疗机构的神经肿瘤专家。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神经肿瘤诊疗新进展展开了深入研讨,通过多学科思维碰撞和经验分享,在诊疗规范、技术创新和临床实践等方面达成重要共识,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第一节
颅底手术的“刀尖之舞”

第一节内容在南方医院漆松涛教授、珠江医院柯以铨教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牟永告教授的主持下展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肖新如教授分享岩斜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关键技术与临床实践。分享中,肖新如教授结合20余年临床经验与典型病例,详细讲解了显微外科治疗的核心要点:从个性化手术入路选择,到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的精准应用,再到血管保护与肿瘤全切的平衡策略。

南昌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洪涛教授分享中央型颅咽管瘤切除术的关键理念和技术。分享中,洪涛教授依托团队多年基础及临床研究,系统阐述核心技术:从术前多模态影像精准定位肿瘤边界,到“保护神经功能优先”的术中操作原则,再到内镜与显微镜联合应用的创新术式,均结合具体病例展示实践效果。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业忠教授分享内容以颅脑肿瘤显微手术及血管保护为核心主题。分享中,王业忠教授结合数十年临床实践与典型病例,详解核心要点:从术前影像学精准评估肿瘤与血管的解剖关系,到术中运用显微器械实现“肿瘤分离与血管保护同步推进”的操作技巧,再到针对复杂位置肿瘤的血管牵拉防护策略。

第二节
胶质瘤治疗的“破壁之战”

该环节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钱东翔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周东教授共同主持。

广东省人民医院万锋教授分享儿童中线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围绕儿童中线胶质瘤的临床诊疗难点、靶向治疗研究等展开分享,不仅深化了对儿童中线胶质瘤临床特点的认知,更为实际诊疗工作提供了清晰思路。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研究、提升诊疗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助力更多儿童患者获得更精准的医疗服务。

南部战区总医院白红民教授分享了胶质瘤唤醒手术的思考。分享中,白红民教授从术式理念切入,详解关键环节:术前多学科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术中麻醉深度调控与实时功能监测的配合要点,以及如何根据患者术中反应动态调整切除范围,避免过度损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银生教授分享脑胶质瘤诊疗新突破--荧光引导细胞级边界定位技术。陈教授结合团队临床案例,介绍技术操作关键:荧光剂注射时机与剂量把控、术中荧光信号判读标准。针对技术推广中的设备适配、人员培训等问题,他也分享了实践经验。

第三节
颅底重建的“匠心密码”

这一环节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元相教授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陈保东教授共同主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军教授分享硬支撑重建方案在扩大经蝶入路脑脊液漏防治中的应用。该方案针对扩大经蝶入路术后脑脊液漏难题,通过硬支撑结构强化修复,提升漏口闭合稳定性,降低漏液发生率,为相关手术安全提供关键保障,为临床诊疗提供实用新策略。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张祎年教授分享颅底肿瘤手术关键技术--颅底重建技术及脑脊液漏预防方案。该技术针对颅底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难题,通过精准重建颅底结构,强化屏障功能,有效降低脑脊液漏发生率,提升手术安全性与患者预后,为临床颅底肿瘤诊疗提供实用技术参考。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蒋小兵教授结合临床病例与影像数据,依据肿瘤对基底动脉环的侵犯范围、程度,将鞍上垂体大腺瘤细化分型,并详细解析各分型的影像学特征与鉴别要点。该分型可精准指导手术入路选择,降低血管损伤风险,对提升此类复杂腺瘤诊疗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同行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

第四节
跨界肿瘤的“多维博弈”

这一环节由广东祈福医院刘承勇教授、江门市中心医院古机泳教授与清远市人民医院的高寒教授共同主持。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陆云涛教授分享了椎管内外沟通肿瘤的手术治疗策略,剖析此类肿瘤跨解剖间隙生长、毗邻神经血管的复杂特点,提出“精准定位-分阶段切除-神经功能保护”核心策略,详解不同肿瘤类型的手术入路选择、术中风险管控要点。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茂营教授分享涉及大静脉的脑膜瘤手术治疗策略,结合临床病例,解析此类肿瘤毗邻关键静脉结构、手术风险高的特点,提出“术前精准评-术中静脉保护优先-分区域切除”策略,详解影像评估要点、术中操作技巧及风险应对方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杨孔宾教授围绕“眶内占位病变手术治疗策略”开展专题分享,杨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剖析眶内解剖结构复杂、病变易累及视神经等特点,提出“术前多模态影像评估-个性化入路选择-术中功能保护”核心策略,详解不同病变类型的手术操作要点与风险防控方案。

第五节
精准治疗的“未来之光”

本环节由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冯大秦教授、粤北人民医院郭铭教授与揭阳市人民医院江楠教授共同主持。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杨群英教授分享题为脑胶质瘤靶向治疗新进展,围绕近年来靶向治疗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展开详细解读。她介绍,针对胶质瘤特定基因突变、免疫靶点的新型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这些新进展为打破胶质瘤治疗困境提供了关键方向,未来需持续推进临床转化研究,优化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罗唯师教授分享马尾神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及思考,罗教授结合临床病例与手术视频,详解马尾神经肿瘤外科治疗的关键要点。介绍了显微镜下肿瘤分离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方法。同时,他分享了团队在复杂病例中积累的经验,如何处理肿瘤与神经粘连、减少术中出血等,为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患者术后恢复质量提供了实践参考。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崔润医生分享鬼臼毒素化疗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探讨,崔医生结合临床研究数据与实践案例,分析鬼臼毒素化疗药物在不同类型中枢恶性肿瘤中的疗效差异。联合靶向药物可增强鬼臼毒素类药物的血脑屏障穿透性,提升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该类药物提供了实用参考。

在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脑胶质瘤多学科诊疗专委会的鼎力支持下,相信通过广东省内外同道们勠力同心,精诚合作,必将进一步提高省内神经肿瘤诊疗水平,并推动神经肿瘤多学科协作惠及更多患者。这场学术盛宴,既是技术的展示,更是理念的碰撞。当规范化治疗遇上突破性进展,神经肿瘤领域的未来图景逐渐清晰——唯有以患者为中心,在传承中创新,才能让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