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淋巴瘤专委会基层行(珠海站)——淋巴瘤诊疗进展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 2025-09-11 浏览次数:71
图片

会员部

「基层医药学会官微」出品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基层行(珠海站)——淋巴瘤诊疗进展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日,由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牵头主办的“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基层行(珠海站)——淋巴瘤诊疗进展学术会议”在珠海成功举办。会议聚焦侵袭性淋巴瘤患者治疗策略,汇聚珠海市多位血液肿瘤领域专家,通过学术专题分享、疑难病例研讨、临床试验合作路径探讨等形式,旨在提升珠海市基层淋巴瘤诊疗水平。

专题一


从机制解析到临床实践,共探边缘区淋巴瘤治疗新方向

郭汉国教授报告内容:以《中国边缘区淋巴瘤患者生存现状与治疗展望》为题作专题报告。从疾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等多维度解析我国边缘区淋巴瘤(MZL)诊疗策略与最新进展。提出我国MZL临床诊断面临挑战,约20%患者首诊难明确诊断且与发病部位相关;治疗领域存在未满足需求,如针对性方案有限、传统免疫化疗毒副作用强、老年体弱患者适配方案少;靶向治疗为核心的Chemo - free方案成新趋势,与传统免疫化疗疗效相当且安全性更好,能降低不良反应。

专题讨论环节:珠海市人民医院等专家围绕基层临床实践关键问题探讨,聚焦基层医院MZL治疗用药选择、患者长期随访管理难点。郭汉国教授结合基层诊疗场景,提出优化用药路径、完善随访流程等建议,为基层解决临床痛点提供指导。

专题二


病例实战研讨,破解基层诊疗现实困局

何颖教授病例分享:珠海市人民医院何颖教授带来3例疑难血液肿瘤临床病例分享,还原患者病情诊断过程、治疗方案制定思路、疗效与不良反应管理细节,展现基层医院在复杂病例诊疗中的探索实践。针对患者因经济条件受限治疗选择狭窄的困境,创新性提出“临床试验参与 + 省市医疗协作”的破局路径,为基层患者拓展治疗渠道。

专家互动环节:与会教授围绕病例诊疗细节交流,从病情鉴别诊断、治疗方案调整、不良反应应对等方面深入探讨。李文瑜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分享适配基层场景的治疗策略与优化思路,为基层医生处理疑难病例提供多元参考,助力为基层患者争取个性化治疗方案。

会议总结


聚力协同发展,共绘珠海及周边医疗协作新蓝图

用药安全提示:李文瑜教授与李小亮教授总结发言,指出在MZL临床治疗中,BR化疗方案(苯达莫司汀联合利妥昔单抗)虽短期血小板降低风险低,但要警惕苯达莫司汀的毒性累积效应,该药物毒性通常在治疗3周期后显现,需加强患者治疗期间指标监测与不良反应管理。

深化临床试验协作:构建“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基层患者规范转诊上行”的双向协作模式,打破地域和经济限制,推动更多基层患者参与高质量临床试验,获得前沿治疗方案。

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未来将定期开展跨机构学术交流、多中心病例会诊、基层人才专项培训等活动,夯实珠海地区血液肿瘤诊疗人才基础,提升区域诊疗水平。


未来展望


携手基层医疗,让淋巴瘤诊疗更有温度

本次学术会议是血液肿瘤领域前沿知识融合以及省级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诊疗需求的深度对接。未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淋巴瘤科将发挥学科引领作用,以临床试验合作为纽带,技术帮扶与人才培养为桥梁,与珠海市各级医疗机构构建“诊疗同质化、资源一体化”的淋巴瘤防治协作网络,为基层患者带来希望,推动区域血液肿瘤诊疗事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