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
摸清心脏“生物钟”
晨起时
建议:起床时躺一会儿,不宜过急过猛。醒来后喝一杯温水,早餐少吃油腻和过咸的食物。
血压高的人最好晨起后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波动。
上午9~11时
此时血压处于高值,交感神经兴奋,人会感到激动亢奋。
同时肌肉处于灵活运动状态,多种因素叠加会导致斑块不稳定,增加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病发病风险。
建议:午餐不宜吃得过饱,饭后散散步,尽量午睡半小时。
压力大、心情不好时试着深呼吸,提高血液中的氧气水平,让大脑镇静,放松紧绷的神经。
下午15~17时
建议:工作间隙可以站起来活动几下,晚餐不宜暴饮暴食。
睡前不要一直看手机,可以读书或听音乐,让身心完全放松,进入睡眠的准备状态。
6个好习惯保护心脏
要想让心脏持续、有力地为全身输送血液,就必须知道它的喜好。生活中坚持6个好习惯,可帮助维持心脏健康。
饮食要控制
优化饮食质量是心血管代谢健康的关键,护心饮食最好做到以下三点。
多吃蔬果和全谷物。每天保证至少摄入1斤蔬菜、半斤水果,可在大米、白面等主食中掺杂一些荞麦、红豆等,或者用薯类、玉米等替代部分主食。
吃够蛋白质。适当多吃些鱼类、鸡肉等白肉,减少吃牛肉等红肉;摄入充足蛋奶和豆制品。
少吃盐,每日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
睡眠应充足
运动不能少
喝够5杯水
戒烟限酒
保持好心态
识别心脏发来的危险信号
!
胸闷、胸痛
!
无诱因的胃部不适
!
眼前发黑
!
心悸、气促或乏力
如果在合并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出现,不排除合并心肌炎的可能;
如近期过度劳累、大量吸烟后出现症状,更应警惕。
心脏虽然深藏于胸腔之中,但它的内在变化会通过体表展现出来,以下几个表现也可能是心脏疾病的线索。
耳垂折痕。耳朵上的毛细血管丰富,一旦体内血液流通变慢,动脉有硬化现象,耳垂会首先因缺血而有所表现,出现折痕。
脖子变粗。一般情况下,男性颈围超过39厘米,女性超过35厘米,说明脖子较粗。脖子粗的人,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都相对较高,这些因素与心脏病密切相关。
脉搏紊乱。脉搏跳动节律整齐、每分钟在60~100次是心脏健康的重要表现,跳得太快、太慢或杂乱无章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
脚踝水肿。久站、久坐都可能出现脚部水肿问题,但如排除以上因素,脚部出现不明原因水肿,就要警惕心衰或慢性心脏病的可能。
脚趾冰凉。在温暖的环境中仍然脚部发凉,说明血液循环出现问题了,根源多在心脏。▲
本期编辑:吴梦瑶
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