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急救新进展学习班暨2023年急诊医学分会年会
火热的七月,正是江南好风景,盛夏时节喜逢君,无锡市梁溪饭店会议厅内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由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承办的急诊急救新进展暨2023年急诊医学分会年会顺利召开。
此次盛会的召开由新一届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屠苏教授团队精心组织,史无前例的请到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小民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生命支持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中毒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张劲松教授;中华医学会危重病学组委员、江苏省急诊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燕宪亮教授;中华创伤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徐峰教授;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肺复苏学组委员何小军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处长宋振举教授;无锡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振新教授、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副院长瞿甦教授,以及省内外急诊相关领域的各位学术大咖,兄弟城市的多名主任,副主任委员共襄盛会,为无锡市的急诊医学同道带来一场学术盛宴,新的进展在这里揭示,新的思想在这里碰撞,新的技术在这里推广,新的启发从这里起航,全市来自急诊急救条线的200多名医护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纷纷表示收货颇丰,很受震撼。
无锡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振新
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副院长瞿甦
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无锡市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屠苏
李小民教授代表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向大会致辞,并且首先为大家带来以等级医院为抓手,促进急诊科标准化建设的讲座,从宏观政策方面阐述了急诊科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标准,为以后急诊科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性意见。而张劲松教授的讲课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不仅仅是阐述了急救技术骨通道建立的相关进展,张教授更是现身说法,在自己身上进行了骨通道建立的演示,现场所有参会人员纷纷为急诊前辈为技术献身的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现场效果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燕宪亮教授从急诊质控的角度阐述了以质控促进学科发展的问题,让大家工作有了抓手,学科建设有了方向。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急诊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小民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中毒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张劲松
中华医学会危重病学组委员、江苏省急诊医学专业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燕宪亮
接下来,徐峰教授以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为创伤的新进展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建设标准解读。宋振举教授进行了ARDS精准临床分型研究进展的讲解,提出了临床分类模型的建立,解释了临床诊疗的困惑,为今后更好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方向。何小军教授则深入的关注了急诊相对薄弱的科研课题方向,提出了临床科研相结合的关键点,为迷茫的急诊人指明了科研方向。黄中伟教授的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循环治疗进展为很多战斗在临床抢救一线的医护人员指明了诊疗的流程和方向,使大家茅塞顿开。
江苏省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徐峰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处长宋振举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心肺复苏学组委员何小军
江苏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灾害医学学组委员黄中伟
来自无锡市各家医院的急诊主任也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诊疗指南解读,各种危重症救治的新进展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急诊超声,急诊支气管镜工作坊的操作,整个会议既有学术的交流,也有技能的培训,既关注了急诊科的学科建设,也具体到了相关危重症的救治,既解决了目前很多困惑的问题,也提出了更多新颖的观点和展望,各位急诊同道深感此次盛会内容之丰富,探讨之深入,最后还评选出本届年会的优秀论文,来自于全市各家医院二十位同仁领取了优秀论文证书。
急诊年会顺利的召开离不开各位同道的帮忙,离不开无锡市医学会的鼎力支持,急诊科的发展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为锡城百姓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急诊急救事业添砖加瓦。
颁布优秀论文
纤维支气管镜工作坊
超声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