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常识

好动≠多动症!来听专家解读孩子“多动症”信号


无锡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副主任童晓带你来了解目前对多动症存在的常见误区——


在临床工作中,有些家长朋友们会说孩子无论是在家里或是学校还是公共场所,很容易坐立不安,东摸摸,西碰碰,像装了马达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这时候他们会问这样的问题:“孩子这个好动的行为,是不是多动症啊?”


其实,好动不是判断“多动症”的标准,很乖、不好动也可能是多动症。


对多动症孩子来说,如不及时干预,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认知、学业和社会交往能力。


小孩“闲不住”,不一定是多动症


聊到“多动症”,一般人都会认为,好动、坐不住的孩子就有可能是“多动症”。


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与我们通常的印象相反,好动恰好是健康孩子的特点。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好奇宝宝,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太大太新奇了,有那么丰富的东西需要去探索。


单纯的出现“好动”并不代表就是多动症,儿童期是幼儿最活泼开朗的时期,很多“顽皮”的孩子也会表现出爱动或者是爱闹等行为,这属于正常现象。


像在幼儿园时期,老师对课堂纪律并不特别强调,加上学龄前期的孩子有生理性的好动,多动症的孩子并不显得突出。


而到了小学,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完成学业要求,导致学习成绩不佳,甚至部分孩子脾气暴躁、有攻击行为,这些症状都会凸显出来。


 很乖、不好动,也可能是多动症


关于“多动症”还有一个特别大的误区,就是文静的孩子不可能是“多动症”。


时常有家长不解:“我家孩子很乖,并不好动,为啥还会被诊断为多动症?”


其实,并非所有孩子都会表现为多动。


多动症有一个学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不是光好动才是多动症,注意力缺陷或者注意力特别不集中也是多动症的主要表现。


所以,有多动症的患儿未必多动,单纯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爱神游,若问他老师讲了什么,往往是一问三不知。


比如,很多女孩的多动症就是注意力缺陷型。她们常常安静地“做白日梦”,并不会有过多的小动作。


因此导致很多家长和老师忽略了这类型的多动症患儿。


 混合型的多动症是这样


最近就有一个小朋友来就诊,孩子妈妈在说小朋友在学校的情况时,他就冲到桌边开始玩弄图章、听诊器,甚至鞋也不脱还爬到诊查床上。


仔细询问病史,妈妈告诉我: 小朋友7岁半,小学二年级,上课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在课堂上很难坚持安静地听完整堂课,也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及任务。


学习上粗心大意,错误率高,导致成绩波动大。跟同学关系也不好,有时候还一言不合就发脾气,经常招惹同学。


在这里,向家长们就多动症的三大核心症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注意力不集中

他们通常很难在一件事情和活动中集中注意力。

在玩或者做事的时候容易被外界所干扰,不能完整地或持续地进行一项活动或行为。而且不太听指令做事,随心所欲,不受管束。

2.行为及活动十分频繁

多动症顾名思义——就是“动的多”。但是与活泼调皮的孩子不同,这类患儿的动通常是无意识且没有计划地“动”。

可能一会儿翻上沙发,一会儿四处走动。甚至连坐着的时候也会手脚乱动,如果不动会觉得全身难受,并且觉得十分不安。

3.冲动、任性、易激动

患有多动症的患儿通常个性冲动且易怒。调皮的孩子通常在一系列有效的教育之下能够学会自我控制情绪,但是多动症患儿始终没办法掌控自己的情绪,缺乏自控能力。


面对多动症 不可置之不理


其实“多动症”本身是不影响孩子智力的,但因为孩子的精力无法集中,无法自我控制,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在课堂上无法集中注意力,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听课效果甚微。


小学阶段知识点较少,孩子还能勉强应付,但这种接收信息能力上的不足导致的知识漏洞会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而越来越多,随之反映出来的就是不断下滑的成绩。


所以面对多动症,最重要的一点是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ADHD儿童越早进行有效干预,越能减少因ADHD带来的学业、社交等方面的功能障碍。

另外,父母及主要家庭成员更要正视ADHD这一问题。


对于学龄期ADHD儿童来说,药物治疗是综合治疗中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当然这也是家长顾虑最多、疑问最多的一种方式。


现在,大量研究都证明了药物对ADH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药物可以很好的减轻ADHD症状,但是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有些家长经常会问:“药物可以治愈ADHD吗?”遗憾的是,因为ADHD是一种发育行为疾病,目前没有任何药物或方法可以很快“治愈”ADHD。


ADHD的治疗及管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家长、孩子以及学校的多方面合作,包括家长学校、教育支持及社会支持。


稿件来源:无锡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